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17日

陕西工人报书画长廊 书画长廊 紫珊印象 陈兰菊 山水画两幅 赵亮 花鸟画两幅 《新时期工会工作论文选编》图书征稿通知 怎样欣赏八大山人的画

当前版:第A3版:书画长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书画长廊
03

紫珊印象

2000年夏天,李紫珊老师随西安美院韩琦教授首次来新疆,在乌鲁木齐八一剧场举办画展,有幸得以结识。2001年他随韩琦再度赴乌,在联勤俱乐部展示其画作,与之相处多日,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李紫珊老师主攻墨竹,在陕西很有名望,被誉为“陕西竹王”。即便在新疆,也有颇高的知名度。他画的竹子,受郑板桥影响很深,极耐人寻味。作品十分讲究构图布局,清雅冲淡,疏朗有致,如同一位旷达飘然的高人,洁净无尘,孤高秀挺,无凌乱杂沓之态而有整饬清爽之貌,无世俗纷争之想而有林下忘机之见。面对他的画作,仿佛置身于阵雨初霁的草坡、树林,一股绿色的空气直透肺腑,除躁除烦也除忧。

两年来我有幸得到李老师赠送的几幅作品。原本我就爱竹,又喜欢他的画风,能有他的画作为藏品,自然是兴奋而得意,便作了一首题画小诗:

几枝浅淡几枝浓,墨竹翛然不语中。

添得嶙峋石一块,任尔东西南北风。

除过竹子,李老师也画别的,菊、梅、松、兰草、小鸟,无不清新淡雅,超然物外。他用笔简洁明快,你看那竹枝上的小鸟,只寥寥几笔,便神态毕出,活灵活现。最叫绝的当属他画金鱼。李老师是长安画派叶访樵的弟子,叶氏以画金鱼名满天下,李得其神髓,当然就出手不凡了。

去年,画展结束,李老师将要启程返回西安。晚饭后,他对我说:“知道你很爱我的金鱼,专门为你画了一张,送给你作纪念。”边说边展画作于案几之上,濡笔调墨,略事加工点染,复请韩琦老师于指定处题辞落款,一张四尺横幅竹鱼图完成了。拿回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百看不够,不由诗兴发作,又得七绝一首:

挥毫才写两三竿,腕底春风驱暑寒。

竹外一池清澈水,锦鳞无碍到人前。

李紫珊老师刚刚六十岁,中等个子,身形略胖,为人淳朴谦和敦厚,象其外貌,典型的陕西乡党味道,毫无大画家的架子。说话声音不激不厉,言谈别有一种趣味。问及画竹的经历过程,他的感慨颇多:怎样才能既继承传统而又有所突破,怎样才能集众家之长而又一别于他人,这种探索几十年来从未停止过。其中有十多年时间最为苦恼,好象一下子静止了,停在那里上不上、下不下的,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和孤独寂寞,不知该往哪走。苦苦地思索、观摩、试验、研究,就是想找一条自己满意的路子。几乎到了茶饭不香、睡觉难眠的地步。翻过高山,眼前一马平川;经历了艰苦探索的产前阵痛,云开雾散,豁然开朗,才达到现在这种自己还算基本满意的境地。艺术家的这种痛苦经历、艺术风格的这种形成过程,我完全能够理解,齐白石的“衰年变法”、郑板桥“六分半”书体的问世,不都如此吗?

(赵军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