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19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头版 “当代镖师”生活探秘 知识失业的时代已来临 事故见报好 再就业金点子(五) 四个被当代人毁了的词 学学央视 拾荒的智慧

当前版:第A1版:北国周末-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头版
01

知识失业的时代已来临

□文/王涤新

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已呈下降趋势,社会中的确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总量供大于求的就业状况已经印证——

目前虽然缺乏全国大学生当年就业率的权威统计数字,但大学生就业难的确已经引起社会关注。

1999年,我国开始全国性的高校扩招,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达到创纪录的145万人,2003年,这一数字将猛增至212万人,而到2004年,则将达到250万人左右。可以预见,未来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将呈下降的趋势。

教育过度是反映知识失业现象的又一个重要指标。近几年考研热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不理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从在职者拥有超过岗位要求的教育技能的情况来考察,很难量化,但从生活当中人们不难发现,的确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

现在有几个思维误区需要澄清:

一是认为中国现在人口总体教育水平很低,不会出现全局性的知识失业。其实,决定国民受教育水平高低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在一个文盲很多的国家,也可能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需要很多人才而出现知识失业。加之目前中国经济水平所承担的有知识的劳动力的数量比西方还高,存在总量上的知识失业并不奇怪。

二是认为目前我国的知识失业主要是由于大批毕业生集中选择少数大城市、效益好的大单位的结果,广大的中西部、大量的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大量缺少人才。这种现象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在已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下,中西部和中小城镇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大中专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本,它的使用并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不是毫无条件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之间有着极大的关联,不能有效地提供充足的发展启动资金,真正的人才是很难发挥自己的作用的。

三是认为知识失业是暂时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农民的隐性失业显性化,他们从农业中释放出来,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组成部分。加之旧的就业岗位被摧残的速度远远超过新的就业岗位被创造的过程,原有的就业人员当中有一部分下岗或分流,这两股力量构成了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同时自1999年后,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接近15%,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标准。虽然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7%以上的高速度,但新增的就业岗位与在岗人员自然更替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所需要的岗位之间存大较大的差距。

从世界范围看,知识失业并不是新生事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出现了高等教育过度化发展的态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知识失业是一种总量供过于求的、全国性的、多行业、多领域的知识失业,而且它不是暂时性的,可能会和我国的社会快速发展长期并存。因此可以说,知识失业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特征。知识失业的时代已经来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