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痛的中西差别
□文/张亚凌
几个朋友在一起闲聊,晓敏讲了一个笑话——
一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找了个美国女朋友,和她一起上街。红灯亮了,没有一辆车驶过,他急急地拉起女朋友就冲了过去。
“你一点规矩都不懂,那么不负责任,我不会嫁给你的。”女朋友因此离他而去。
由于他中国式处理问题的方法,连吹了好几个外国女朋友,只好回到中国找了个女朋友。他又陪她一起上街。红灯亮了,同样没有一辆车驶过,他拉住了将要冲过去的女朋友。
“你这么死板,我咋可能嫁给你?”他面对的,又是一个远去的背影。
朋友的哥哥又给我们讲了他在英国时的一件事——
一个深夜,他乘计程车往住所赶。红灯,深夜的红灯,深夜无一辆车驶过时的红灯,司机静静地等着绿灯。
一刹那,他明白了,红绿灯,不,各种法规已牢牢地根植在英国人的心里。他也明白了,为什么自己每次抢着挤着干什么时,人们看他时那异样的神情。
遵规守法已成了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一切便显得那么平常。
我也讲了个刚刚从报纸上看到的故事——
一个小姐,在英国图书馆时,钱夹子,只装有20英镑的钱夹子被小偷偷走了。目击者提供线索,图书馆的保安及警察局兴师动众地捉拿。她倒有些过意不去,以为只有20英镑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不值得。
“绝不,我们是警察,不是商人,只有商人才讲值不值得去做,而法律的尊严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小偷触犯了法律。是必须受到法律惩罚的。”警察如是回答。
她回国上班几天后,也遭遇了一次失窃。居然在家中,门被撬开,一万多现金和名贵首饰不翼而飞。她马上去派出所报案。
“我看就把这次当教训吧,——熟悉环境的学费。这个小区人住的杂,经常有失窃,以后要自己多留点心。”警察这般给她解释。
……
在“严禁停放车辆”的警示牌下,密密麻麻凌乱不堪地停满了各种车辆,——管他,法不治众;
汽车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车门一打开,往下挤的,向上拥的,相持对抗互不相让,——有目标就要拼搏;
交那么多税干嘛?国家国家,国和家是并重的,“仓禀实”而后才“知礼节”,找熟人拉关系力争减免,——机会在于争取;
排队挂号?多幼稚!高回扣低疗效的保健类药你买得起?“看脸下药”几乎成了医生公开的秘密,——找熟人才是对自己负责;
……
有法不依,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凡事求“活”,“活”到失去原则,失去准绳和方向!
中西差别,岂只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