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29日
综合新闻
02

商洛山中一面旗

在陕西农电系统,提起山阳小河的邓大文,可以说人人皆知,特别是在小河周边的四乡镇,更是家喻户晓。从1984年以来,他坚持以副养电,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赞誉。他个人先后荣获原国电公司农电优质服务先进个人等各种奖励21次,他领导的供电所先后被陕西省电力公司和原国家电力公司评为“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示范窗口单位,成为陕西农电队伍中一面鲜艳的旗帜,在商山洛水间招展。

小河镇位于山阳县西北角,与商州、柞水交界,境内群山环绕、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极差,经济十分落后。1984年10月,小河电管站成立了,邓大文被领导和群众一致推选为站长。刚刚三十岁的邓大文,放弃了跑运输每月三百元的收入,干起了每月只有37元的农村电工。从此,小河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总能看到邓大文肩负踩板、腰挂工具、风雨无阻、立杆架线的身影。

在办电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大家拉电的积极性,他采取扶持引路的办法。先选择一些基础好的村组,一方面反复宣传通电的好处,一方面用经营挣来的钱对行动早的村组补助20%材料费。这一办法一下激发了小河群众自觉集资办电的热潮。到1994年,小河电管站所辖的4乡镇,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电,比县政府计划提前了3年,1996年和1997年先后实现了组组通电和户户通电,比政府计划又提前了两年。

电力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几年前,被乡里人看作只有城里才能用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如今,已经进入了深沟大洼的农民家中。据统计:小河镇用电户拥有电视机已达50%,拥有洗衣机已达20%,还有1%的用电户用上了电冰箱、冰柜。普遍使用的电磨、电锯、压面机、榨油机、粉碎机,推动着小河农村经济迅猛发展。

邓大文常说:“我没有文化,也没有特殊的本领,我只要想到农民需要电,我们就应该尽最大努力供好电”。正是这一片赤诚,书写他自己的辉煌人生,点亮了深山僻壤的万家灯火。

心系山区群众,实行全天候服务。小河供电所推行规范化管理,使群众办理与电有关的事情,方便简洁。为随时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无论是白天黑夜,无论是什么天气,只要一接到群众电话,他们便立即行动。去年寒冬的一个深夜,一用户打电话说家里没电,邓大文带了名职工,翻山越岭走了一个多小时,赶到一看,原来是保险烧了,处理后返回所里时天已经亮了。今年5月27日,有人反映,小河街道村一天连停了几次电,邓大文和负责那一片的电工一块去查找原因,原来是街道几户村民盖房打楼顶的振动棒漏电,造成漏电保护器断开电闸,他们及时帮这几户村民修好电缆线,保证了全村的正常用电。村民王增震抽水进行房屋基建,因暗线进水而用不上电,找到原因后,邓大文一方面教育他们要安全用电,一方面积极帮他们进行修理,解决了他们的困难。邓大文每到乡村巡视,身上总要带着提前备好的保险丝、黑胶布,那户群众的保险烧了,他给换好,那处电线接头松动了,他给结牢。

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分忧解难。一次,邓大文到袁大娘家收电费,大娘当月只用了一度电,可她翻遍了家里的坛坛罐罐,还差0.15元,大文于心不忍,转身离去。走出村子很远了,袁大娘还是追上来硬塞给他两个鸡蛋,要把电费补上。大文的眼圈红了:“你老留着换盐吃吧,差的电费我给你老补上。”可老人倔犟的说:“你们把电送到咱这深山老林里不容易呀,咋能让你再吃亏呢!”这事给大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为这些可敬的老人们办些实事。从1992年开始,他把辖区里的37户五保户登记造册,对这些无依靠用不起电的五保老人,每月每户免费供电2度,让这些老人都用上了电。平时这些老人家里的灯泡坏了,保险烧了,邓大文都派人送去材料并为其安装好。

从1994年起,邓大文带领所里职工开展向敬老院孤寡残疾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他们象老人们的亲人一样,冬天为他们送去崭新的棉被、棉衣、鞋、袜、电热毯;热天为他们送去冰糖、水果、茶叶。过年前还要送去大米、白面、大肉、油、盐等,近几年来仅慰问敬老院一项花费8万余元。平时因工作路过敬老院时,邓大文都要进去和老人们聊天,嘘寒问暖,使老人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邓大文,他是农电工中的榜样,也是电力职工的骄傲。

(杨敏 李江存)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