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14日
综合新闻
02

“官不聊生”

·亦杰·

台湾作家龙应台最近说,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是“官不聊生”而绝不应该是民不聊生。有位西安作家对龙应台的“官不聊生”的含义作了介绍,“官不聊生”不是说要把当官的弄得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而说为官者一方面殚精竭虑地为民众服务,无疑会筋骨劳顿、心态疲苦,同时还得面对百姓、媒体和议会的监督,自然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筋骨劳顿,战战兢兢,这不是“官不聊生”吗?

从古到今,凡是“官不聊生”的时代或地方,老百姓就安居乐业;凡是当官的先天下之富而富的时代或地方,就“民不聊生”。古有海瑞例,他在任淳安知县时期,自己磨谷脱粒,种菜自给。今有“黑脸”例,被老姓称为当代“黑脸包公”的姜瑞峰,官至石家庄市纪委书记,是没有手机、没有文凭、没有出过国的“三无书记”,他在讲到为何不出国时说:“一个农民种一年地,除去种子、农药、化肥花去的本钱,现在一年的收入也就300元左右,我出一趟国,大概要花3万元,这就是说,100个农民忙活一年,就供我出去走一趟,我不能这样做。”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是“官也聊生”、“民也聊生”,官民都富裕都幸福,但奔小康的过程中,官员应该以人民利益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官不聊生”的领导干部表示敬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