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16日
头版
01

情系“飞天”不问难

——记“神舟”逃逸发动机加工者李雅杰

看着自己亲手加工出来的产品安全护送中国第一位宇航员巡游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作为载人工程逃逸系统发动机及喷管金属件主要加工者之一的航天四院7414厂特级技师李雅杰,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只有这时,人们才能从他的表情中读懂什么是骄傲,什么是自豪。

航天7414厂担负着航天载人工程逃逸系统四个型号发动机及喷管金属件的研制生产任务。在20世纪90年代初该工程启动研制之时,李雅杰便是该工程逃逸系统几个型号发动机及喷管金属件关键工序的加工者。研制初期,某型号喷管连接体加工便是摆在李雅杰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按照当时的条件,在数控立铣上镗螺纹有很大的困难,牵扯到主轴转速与进给速度是否相匹配,能否满足螺纹、螺距的技术要求,切削刀够不够以及对刀、起刀、装卡、编程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几个弯管的内螺纹加工难度更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产品报废。面对工作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加工难题,为圆中华千年飞天梦,李雅杰迎难而上,反复琢磨,与工艺技术人员一道,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产品分工序、分步骤,制订了一套科学的加工方案,同时对所用工装和镗刀杆进行了改造,将专门加工超高强度钢的废旧丝锥改制成镗孔刀、切槽刀、挑扣刀等刀具。为了掌握细纹加工规律,他废寝忘食,以厂为家,白天晚上守在设备旁,用试切件进行反复试验,摸索设备加工参数,检验刀具的适用性。即便是在时间有限的睡眠休息之前,他每每也要对当天加工试验结果进行一番梳理。李雅杰的妻子说:“除了睡着之后,他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工作和型号加工。”经过不断摸索,该型号发动机连接体这一加工难关终于被李雅杰攻克,以后加工的产品件件合格,受到厂质量部门嘉奖。

在另一型号后封头体加工中,李雅杰再次知难而进,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他大胆创新,采用“飞刀”加工法,成功地加工出两圆相贯三通零件。为该部件后续加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千年飞天梦,今朝终得圆。李雅杰以自己不懈的努力,为载人工程逃逸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95年他荣获航天总公司“航天奖”和质量标兵称号,2000年被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予技术能手称号,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特级技师。

(郭建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