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
□文/谭海波
8月29日,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降临到宁陕人民头上。暴雨撼天震地,洪水疯狂肆虐,呼啸的泥石流凶残无情,瞬间,山城关口的大街小巷泥石流横流,山根数处民房变成废墟,四周苍翠的青山“遍体鳞伤”。面对险象环生、惨象丛生的家园,面对这片正遭受蹂躏我深爱的热土,我悲愤、诅咒,眼里却没有泪水。可是,在以后的几天里,泪水却一次又一次地从我这个自以为坚强的男人的眼眶里涌出。
雨下个不停,洪水仍在上涨,交通阻绝、电话中断,父亲却满身泥巴地赶到了县城。还没进门父亲就说:“哎呀!看到你们了就好!一听说县城遭的灾比去年四亩地的还大,你妈就哭个不止,她说你们住的地方低,肯定……”说着说着,父亲眼里就有了泪花。与父亲同行的一位乡亲说:“你爸一听说县城遭了大灾就要往这里赶,你妈请我搭伴,路上好险啦!在庙沟过河时,你爸被洪水冲了两米多远。”我喉头一哽,接着两行热泪就淌到了腮边。世上还能有什么能比生命、能比亲情更宝贵呢?!
路刚一通就有成群结队的车驶进县城,轻灾乡镇纷纷自发组织人员进城抢险。在三星清淤现场,一位来自四亩地的镇干部告诉我,筒车湾至四亩地的公路水毁严重,他们走了40公里路才来到县城。我问他,你们前来支援县城是镇政府组织的,还是群众自发的?他表情愠怒地说:“你把我们四亩地人说成啥了!去年我们遭灾,你们县城前前后后去了上千人,今年你们有难我们能袖手旁观?!他们都是主动要来的。虽说他们目前仍然很困难,有很多群众找到镇上主动要求前来参加抢险。镇上许多群众你送一个南瓜,他送一把青菜,要求镇政府送到县城,有相当一部分是去年‘6·9’洪灾中的‘三无户’。他们说:县城遭灾了,我们有一分力就尽一分力。”多么朴实的话呀!谁说是市场经济使人心冷漠,人们只讲究利益交换原则,在危难的关键时刻仍然爱心涌动、手足情深。我的心震颤了,泪水涌出了。
“8·29”特大暴雨灾害,使宁陕县城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8月29日,刚刚从县电力局维检站调到城关供电所的孔斌和战友们连夜奋战排除主干线路故障,直到深夜。8月29日一大早,他不顾一夜疲劳抢修线路,在返回的路途上遇到了突发的泥石流灾害,年仅36岁的孔斌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电力事业,为抢险救灾而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县委宣传部刘云部长似乎知道我的心思,安排我深入采访我敬佩的英雄,既让我感到高兴,又让我受宠若惊。
在抢险的路上孔斌对同行的青工周安伦说:雨再大,故障再难,我们也要想办法排除!下属说:他是个好“伙计”;同事说:他是个好“战友”;领导说:他是个好员工;他母亲说:两个儿子就他最孝顺,他走了,今后我靠哪一个啊!爱人徐燕说:他自己连早点都舍不得吃,把省下来的钱买我最爱吃的菜捎到土地梁去;既是同事又是姐夫的王崇晓说:他太年轻了,家里有很多事还要靠他。他这一走,我在工作上失去了个帮手,在家里失去了一个可以商量的人。36岁,对于人生来说是短暂的,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也是平凡的,而孔斌却将短暂而又平凡的人生书写得光彩夺目,令人钦佩!采访的过程中,泪水一次次在我的脸颊上流淌。
当我在键盘上敲击这些散乱的文字的时候,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躺在西安交大附属医院病床上的李靖,用有气无力的声音在电话那头说;“关口现在正在下雨吧!听到警报后要赶紧撤离。”我的同事李靖也是一位抢险救灾英雄。为了确保防汛指挥中心的供电,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房屋被毁,年迈的父母、尚幼的女儿和体弱的妻子身在何处他都顾不上。雨情趋缓后,他又带病坚持在临时供水工程上,直到病倒。多好的同志啊!我的鼻子酸酸的,眼窝一热,泪水从脸庞上滑了下来。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却想把后边那句改成:只是未遇感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