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保钓三十年
□文/图 珂影
一、中国第一位保钓人士在海上遇难
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台湾基隆东北100海里,距中国大陆200海里,由钓鱼岛、飞濑岛、北小岛、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黄尾礁、赤尼礁组成。其中,以钓鱼岛最太。
自我国明代起,已有钓鱼岛列屿的记载,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的。在明代,皇帝曾派人往琉球册封琉球王,把钓鱼岛列岛作为航运指挥点。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菠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对此,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中国政府认为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对此,我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我钓鱼诸岛划入“归还领域”,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明目张胆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归还冲绳的施政权,对尖阁列岛(即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
1971年,全世界掀起了第一次华人保钓高潮。
“滚滚狂涛,东海之遥,屹立着一群美丽的小岛。钓鱼岛,英勇地俯视着太平洋。钓鱼岛,捍卫着我们富饶的海疆。风在吼,海在啸,我们神圣领土钓鱼宝岛。象征着我们英勇不怕强暴……”
这首《钓鱼岛战歌》就是中国留学生所作。
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势力青年社再度到钓鱼岛设置灯塔,并向日本海上保安厅申请将其列入版图。同年8月18日,日本青年社又登上钓鱼岛,在灯塔旁设置长3公尺,宽2公尺的木制日本国旗。10天后,日本外相池田行彦访问香港,其发言人宣称“尖阁诸岛(日本人对钓鱼岛的称谓)是日本领土的一部分”。立即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怒,香港、台湾等爱国志士,纷纷租船到钓鱼岛进行保钓活动,但均遭日本海上保安厅蛮横阻拦。
1996年9月22日,香港、台湾保钓船再次向钓鱼岛驶进,由于出发前,保钓领袖事先接受媒体采访,保钓行动透露出去,日本海上保安厅早已在钓鱼岛海域严阵以待。当他们驶近钓鱼岛十海里,日本船舰出现并对他们进行驱赶,在多次惊险追逐后,保钓船队趁对方不备,3条船借着其他船交叉掩护,逼近钓鱼岛8海里。日方2艘大船立即加速阻拦,并喊话要求保钓船只离开钓鱼岛海域,保钓船不加理睬,其中一只船采取迂回前进,最后逼近钓鱼岛仅距70公尺。
船上的人已能清楚看到岛上的灯塔和岛上巨幅木制日本国旗。
这时日本派出5艘快艇近距离包抄过来,保钓船上的爱国志士抱憾而归。
但这次行动,为下次成功登岛积累了丰富经验,金介寿与何俊仁等保钓领袖认为:这次出动3艘保钓船只,而日方出动21艘大小舰艇才成功阻拦保钓行动,下次,如果有30只船象蚊子一样向钓鱼岛驶进,日方至少要2万艘舰艇才能把30只船包围。如果再采取“主动和佯攻交叉进行”的策略,对方会措手不及。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