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莫让公开变“功”开
近年来,厂务公开的实施推进了民主进程,拓宽了职工的知情渠道,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的产生。但广大职工看了厂务公开栏后,不无遗憾地说:“公开栏里报喜、报成绩的多,却很少涉及厂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是敷衍了事,就是以‘其他’二字一笔带过。”
公开与功开虽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有天壤之别。俗话说:“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讲公开,则是除了告诉大家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外,还要征求大家的意见,求得大家认可。公开时只说成绩如何如何,既有悖于公开的实质,也难以达到借此发扬民主、扩大知情权的目的,是不明智的表现。实行厂务公开是加强民主,增强厂务透明度的重要举措。既然公开,就该像竹筒里倒豆子般向职工交个底,而把公开当作“功开”,作为标榜自身的“花瓶”,那是虚假的表现。须知,厂里实行公开不是演戏给职工们看,而是化解矛盾,凝聚民心的一项“阳光工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厂矿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去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减少工作失误;另一方面则要提高职工对公开内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因此不仅要将厂里存在的问题适时在公开栏上见一见“阳光”,让职工实实在在地参政议政。而且要对厂务中“热点”、“焦点”问题也要勇揭开“锅盖子”,亮出家底儿,自觉接受职工的监督,并要妥善处理好职工提出的问题,以此推动工作的开展,检验工作是否依法从事、按章办事。
俗话说:“背人无好事,好事不背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职工是公开的主人,他们有权利,也有必要全面了解厂务公开中的成绩和问题,更何况厂里实行公开的目的就是给广大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的权利,要对厂务评头论足,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单是公开成绩,而对厂务公开中存在问题避而不宣,职工对厂务公开的知情权就谈不上,监督权就无从落到实处,厂务公开也就可能流于形式,这就失去了其原有之意了。
(范德种 罗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