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全心为村民 小康村今日气象新
——户县南街村发展变化巡礼
无独有偶,河南的南街村因致富有方而名扬天下。而在西安市的户县,也有一个“南街村”,虽其名声没有河南的那个南街村那么大,但在当地却是妇孺皆知,有口皆碑,也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小康村。
说起户县南街村的发展变化,这里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奖村党支部书记刘连水,称他是“做公仆全心为民,当干部一尘不染”的致富带头人。今天,当我们走访南街村的时候,的确被这里整洁漂亮的村容村貌和花红柳绿的文明景象所感动……
地处户县县城南郊的南街村有193户,720人。这些年随着户县城建事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南街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渐突出。当祖祖辈辈都以种地为生的村民在突然间失去那么多土地的时候,心中一下变得茫然和焦虑,加之当时自己的村办企业因经营不善而连年亏损,村民们别说致富奔小康,就连起码的维持生计都成了一层笼罩在村民心头挥之不去的乌云……
就在这种困难面前,村民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精明能干又头脑灵活的刘连水,选举他当了南街村的村主任。临危受命的刘连水能不能带领村民们改变南街村的面貌呢?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在企盼着一个奇迹的出现,而刘连水自己也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穷则思变,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穷并不可怕,怕的是人没有志气。而在户县南街村,村民们信任的刘连水正是一位血气方刚,志向远大的人。当刘连水上任后,一条充满棘荆的创业之路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上任伊始,刘连水就带着村委会一班人自掏腰包,自带干粮,出潼关,走河南,上山东,参观和学习兄弟省市小康村的致富经验,寻求自己村的发展之路,几千里的风尘洗礼,几十天的奔波忙碌,刘连水和村委会一班人大开了眼界,同时也积淀和升华了一种信念,为什么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片土地上,别人怎么就能走出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而自己的村子就为什么不能变得富裕呢?
这种思考激发了一班人回去后大干一翻事业的雄心壮志,也凝聚出一种带领全村男女老少共同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回来后,他们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听取各方意见的的基础上,制定和规划出了南街村的经济建设发展蓝图,并从两方着手,开始了改变贫穷面貌的拼搏和奋斗。
他们一是抓好两个村办企业的扭亏,以壮大集体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村委会班子成员群策群力,集思广议,用外出取经带回来的新思路,新观念指导办厂的经营与管理,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去影响其他人,使村办企业很快就出现了转机,开始向经济效益好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刘连水还和村委会一班人研究制定出了一套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积极发展和扩大个体和私营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振兴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在这个过程中,刘连水和班子成员进驻到厂里,深入到车间,和干部工人们一起调查问题解决困难。通过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他们决定对村上原有的集体企业“户县钢窗厂”和“秦川精密铸造厂”进行整顿,调整了两个企业的领导班子,并投资更新了一部分设备,使企业的面貌迅速的变化,年产值很快达到428万元,成为了南街村的经济支柱。同时,他们还对集体的沿街门面房进行了扩建改造,并且沿草堂南路新建了一条商业街,使商业用房扩大到100多间,实现利税达128.5万元。
为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发展第三产业,南街村还出台了“优先用地,优先用电,优先解决启动资金”的“三优政策”支持和鼓励群众发挥各自的特长,兴办私营企业和家庭工厂,发展多种经营。
目前,南街村已拥有个体企业20多个,各类机动车60多辆,形成了以制作防盗门为主的防盗门生产专业村,还涌现出了一批以炒货为主的瓜籽,干鲜果品批零,饮食等个体户40多家。到1996年,全村就已实现工业总产值达2928万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他们又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把第三产业做强做大,以旅游开发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使南街村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一举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近年来,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实践中,刘连水和一班人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生活。村上统一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生活补贴,给中小学生实行补贴上学,对考上大学的给予奖励。村上还在农业生产方面推行统一机耕,统一灌溉,统一除草,统一防虫,实行科学种田,使全村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在继该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小康示范村”后,刘连水从1986年当选村主任,后又任支部书记至今,他还被选举为县人大代表和县党代会代表,并多次被评为西安市“先进村民委员会主任”和甘亭镇“优秀共产党员”。其村的西安黑牛机械公司还多次荣获省、市、县“优秀私营企业”称号。
我们有理由相信,户县南街村的明天会更好! 景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