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08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也说“多好的群众啊!” 相声滑坡问题 县城风景线 关键是要拯救灵魂 图片新闻 受到感动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县城风景线

□文/柯喜堂

虽说都叫“城里人”,但“省城人”和“县城人”却不大一样。这“不一样”,随着路越修越好车越跑越快人越活越时尚化,在其现代物质文明享受上(如饮食、住房、衣装等)似乎并无多大差虽,甚至县城人比省城人过得更滋润,更悠哉,也更无拘束。比如时下省城人随地吐痰一旦被抓住要罚款一二十元甚至伍拾元,还有一些主要街上不允许抽烟,市区禁放鞭炮,市民养狗要报“狗户口”,等等规定和限制,在县城便多不存在。有的还拿省城人开涮:〓省城人有啥好?吐口痰都跟做贼似的!一旁闲人忍不住接腔道,那好么,今儿你老哥生意没赚钱,多吐两口痰,权当落了一百元!于是众人皆笑。当然,这笑声在省城人听来绝对不文明,但也只能付以宽容大度地一笑:唉,这些县城人!

县城人当然也有自己的骄傲。就拿我所在的县城来说吧,前些年街上突然冒出一辆辆人力三轮车,红蓝白相间的条布车篷虽说有些简陋,但毕竟给县城添了新的色彩。加上跑旱船样满城游走,悦目之余,也带给本城市民和外地来客许多方便。尤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统一刷成桔黄色的高高车靠背上,用黑漆喷着两行醒目大字:我是××(县名也)人,代表××形象。这一旨在加强县城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意,却惹得本城一些聪明人士不高兴,盖嫌其“形象”档次未免太低也。无拘怎么说吧,人力三轮车还是为县城欣然接纳,且着实红火了几年。后来随着县城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出现,人力三轮车才渐渐消失,走进县城的历史记忆中。

与省城人相比,县城人说话一般不那么傲气牛气,亦少“大堡子人”(指省城人)与其他“大堡子人”杂交出来的时尚腔,矫情气,而显得更质朴、纯粹些。如有人把陕西方言(实乃关中方言)特点概括为“生、蹭、冷、倔”几个字,其实陕西话还有其舒展、大气、轻柔、委婉的一面。例如俩亲家邂逅县城街头:“哟,是亲家母你呀!这一阵子咋不来家里坐坐?娃们家都想你哩。噢,亲家咋没同你厮跟着来?想是地里活忙吧?走!走!这回来了说啥也得在家里住几天。咋?你脱不开身?隔天再上家里去。咦达达,你还带这苞谷面干啥?一路上怪沉累手的。好!好!我收下。不瞒亲家母说,日今城里杂粮倒成了稀罕物,真真是时代变咧……”这番话里的亲热、殷勤,礼节周到,以及那响亮悠长的拖音,即便不无某种虚情假意成分,或曰“小市民气”,但听着是令人舒服的。

不妨再说说县城的娱乐文化。省城有夜总会、网吧等等,县城也有。地方官员还曾提出“经济要腾飞,舞厅要上百”口号,一时间闹得满城议论纷纷。省城人有“球市”一说。县城却只有“球”而无“市”,盖看足球赛不用花钱购票,可自由观战也。有意思的是,一次比赛进入“点球决胜”时刻,满场观众竟不约而同地进入场内,聚拢于双方球员身边,“零距离”地呐喊、助威。这情景,在处于防暴警察严密监视和控制中看球的省城人看来,自是匪夷所思了。不过,从未听过县城球迷闹事。这大约与县城人生活节奏比较缓慢,生存压力相对较小,没有那么多东西须借足球发泄有关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