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08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也说“多好的群众啊!” 相声滑坡问题 县城风景线 关键是要拯救灵魂 图片新闻 受到感动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受到感动

□文/连新民

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给报刊写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这几年来,每年发表的稿件总有二、三百篇之多。有些同行对我的多产颇感惊奇和不解。常常有人问到其中原因,我的回答倒也简单:受到感动。

自从十多年前由治安民警改行后,文字工作的环境,使我有了更多走近不同警种不同单位民警的机会,越来越多地受到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件事情所感动,不由产生了记录下公安民警工作生活的内心冲动,它一直在激励着我,永远不要放下手中的笔,看到什么令人感动的事,便要马上把它写出来,以至于养成了每天都要写点什么,如果一天不写便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第一次受到感动是在我刚从事文秘工作不久的一天晚上,记得那时正是早春二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那天晚上,我在办公室整理全分局治安大清查情况,当完成任务向市公安局报过情况,准备回家时,却在治安科一间大办公室看到了这样一幕:十几个值班民警横七竖八地睡在连在一起的办公桌上,有人穿着棉大衣,更多的人则是裹着雨衣。当我得知由于分局办公室十分紧张的缘故,每晚值班的民警都得这样和衣而睡“持枪倚枕到天明”时,我内心十分感动。想想自己没当警察时,对于公安民警工作条件如何地差,只是看到别人用文字来描绘,如今,亲眼看到了我的战友,在值班时集体住宿起码的条件都保证不了的情况下,仍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时,我内心受到了强烈地震撼,不由对他们的敬业精神肃然起敬,自己穿着绒衣绒裤坐在办公室写材料都感到了阵阵寒意,他们却要在桌子上睡一整夜,如果有出警任务,还得顶着寒风去执行任务。最可爱的人在哪里?原来就在自己身边,我有义务把这一幕真实再现,让群众了解公安支持公安。于是,我停下了回家的脚步,匆匆写了篇短文寄给报社。可在当时,自己从来没有写过新闻,只是简单地写了这件事,也没有以小见大,也没有于细微处发掘他们内心世界,这样缺乏深度的稿件编辑自然看不上,没被采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令我感动的事还很多,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件也对我印像最深的事罢了。由于自己对各种新闻文体写法不懂,随后寄出的几十篇稿子在我满怀希望的期盼中,一篇又一篇地“泥牛入海无消息”了。不过,我要用手中的笔,真实再现公安民警精神风貌的信心,没有被接二连三的失败所倒击,在继续写作的同时,认真学习和钻研新闻写作知识,逐渐熟悉了各种新闻文体。当我以后再受到感动的时候,就明白该用什么文体,哪种表现方式来表现某一件事更为贴切。3个月后,我从政工科了解到这么一个情况:户警老李在自己户勤区挂起几个便民箱,还在安民告示中告诉群众:谁要是有什么要办的事,只要给箱内放进张纸片,民警便会上门去办。类似这样的便民举措,在公安机关强调“热情服务”的十几年后,是件十分平常的事司空见惯不算什么新奇,但当时在全分局确实是件稀罕的事。于是,我在感动之余,提笔写下了“挂起便民箱,方便办户口”的消息,这次稿件由于文体选得准,又具有新闻性和及时性,很快便被《西安晚报》刊登。

四年前的秋天,我听某公安分局的政委讲,派出所有个叫刘广惠的老民警十分敬业,他都五十多岁了,工作劲头比年轻人都大,每天带着几个“110治安巡逻车”队员,没黑没白地在辖区巡逻。特别令我感到新奇地是,老刘的警车上每天都带有被人称为“四件宝”的东西——绳索、地图、急救箱、修车工具箱,为群众提供了很多紧急救助服务。尤其令人感动地是,他在守候一名疑犯时,竟然在严冬的深夜,在一个粪池内站了4个小时,守候结束上来时,鞋子都结了冰,竟然难以脱下……我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利用工作之余前去采访,不但发表了他用“四件宝”为群众服务的新闻照片,“一个老公安的情怀”的人物通讯也很快诸报端,使他的事迹得到了及时宣传报道。

正是由于时时刻刻被身边公安民警看似平平凡凡,但却折射出他们心灵伟大、情操高尚的一件件事情所感动,给了我孜孜不倦从事新闻写作的力量,源源不断的素材,也使我养成了每天提笔写作的好习惯,使新闻写作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缺少,只要一天不写,生活中便感到少了些什么,我为卿狂,我为卿苦,我为卿乐,都是源自于我常常受到感动!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