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羊财”为何变成了“羊灾”
对于我省及河北、河南、安徽、福建、四川、山东等省养殖布尔山羊的农户来说,今年这个冬季将更加寒冷。几年来一直高价位运行的布尔山羊市场,今年下半年突然出现价格“坍塌”现象,大批炒卖种羊的农民和养殖户投资回报无望面临破产。
“羊财”成了“羊灾”
来自我国布尔山羊生产基地我省麟游、永寿两县的信息反映,进入8月份以来,原先卖到三四千元一只的二代杂交布尔山羊,如今300元都难出手。与此同时,全国其他地区的布尔羊市场价格也大幅回落。本指望大发“羊财”而纷纷跟进投入的个体农民和养殖大户,遭受了卖了亏本、不卖更赔的“羊灾”。刚刚起步的富民强县特色产业,今年秋冬遇到特大“寒流”。
记者日前在两县采访时了解到,由于此前布尔山羊市场价格不断飙升,暴利诱使许多农民和养殖大户倾其所有、甚至贷款购卖羊只,羊价被抬得远远高出了牛价。今秋市场突变,数万养羊户心理恐慌,竞相抛售,羊价被砸得一跌再跌,至今还在继续探底。麟游县九成宫镇城关村村民魏宏斌去年争取扶贫贷款1万3千多元买进的十多只布尔山羊,数日前全部抛售只得了3000多元。他对记者说:这次大伤元气不知啥时能缓过劲来。
布尔山羊原产南非,头部为红色,是世界著名的肉羊优良品种,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北方十多个省区相继开始引进这个品种,与当地羊进行杂交推广。麟游、永寿两县因为起步早、引种规模大而被誉为“中国布尔山羊之乡”,仅永寿县现有原种布尔羊1.1万只,占全国存栏1/3,已销往全国25个省市。我省畜牧局的有关人士介绍,布尔山羊优在出栏时间短,产肉量高。用布尔羊杂交改良当地肉羊,每只可增加商品肉5公斤左右,按羊肉市场价格每公斤16元计,改良一代,每只羊可为农民增收七八十元。这才是引进布尔山羊的真正和合理的原因所在。
布尔山羊的增收价值使其一进入中国便被看好,种羊价格一路走高,保持在一只2万元左右。在麟游县的一次种羊拍卖会上,一只原种羊卖出了8.5万元天价。种羊价高量少,杂交羊随后也被当成种羊炒卖。花数十元配一次种,8个月出栏后就可卖到一两千元;再用这只杂交羊与原种羊进行二代杂交,出栏后最高可卖到四五千元。原本应该食用的杂交羊被炒出了暴利,趋之者若骛,甚至有不法商贩将当地山羊的头染成红色冒充布尔羊。我省畜牧局的专家分析说,走到农村随处可见布尔羊,而餐馆里、餐桌上很难见到布尔羊肉。布尔羊价在“炒种”环节被悬空,炒歪了这项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麟游县畜牧局局长张志勇说,全县农民3年来“炒种”获利不下2000万元,“意外之财”膨胀了投资者的暴利期待。
据了解,此次布尔羊价大跌主要集中在杂交羊身上,原种羊价虽然跌幅较小,但受市场波动影响已有价无市,下滑趋势已经显露。麟游县工商局局长阎存福介绍说,去年,一只100斤的布尔山羊第一代杂交代售价为800至1000元左右,第二代为3000至5000元左右,第3代为8000至1万元左右,原种羊都在万元以上。现在,除原种羊价格变化不大外,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杂交代售价一只仅300多元。据麟游县政府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8月份以来,全县已累计低价销售羊只7200多只。
“群体投机”心理“导演”“击鼓传花”游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这场“羊灾”,大部分炒种的农民并不感到奇怪。很多农民告诉记者,他们早在几年前就意识到布尔山羊以前的价格太高,只是炒种的利润实在太诱人,都想在炒种期内赚笔钱,再抽身而退。但是没想到,炒种期结束得这么快,羊价会在今年下半年暴跌。在此次“羊灾”中,农民和当地政府部分官员、媒体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投机“群体”,使布尔山羊的卖价像垒积木一样连年快速攀高,今年终于出现价格坍塌现象,“击鼓传花”将高价羊砸到了最后一批“炒种”农民的手中。
麟游县九城宫镇城关村村民赵福禄对记者说,今年年初他贷款9000多元买了一只布尔山羊,下九成宫镇城关村农民赵福禄今年年初贷款9000多元买了一只布尔山羊,但今年羊价下跌,他白白损失了3000元。许多农民将高价买来的布尔山羊砸在了自己手里,有的农民赔了几万元,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半年把生的羊羔和成羊全部卖了也不足6000元,白白损失3000多元。他买羊时,也不是不知道9000多元一只羊,价格实在高得离谱,这价迟早得掉下来。但是,看着前几年县里不少农民炒种羊发了财,市、县电视台也不断地播放炒种发财的典型,又加上当地政府去年给农民介绍说布尔羊炒种期还有四到五年,自己就筹集了所有的钱想炒一二年发一笔财,不想今年下半年羊价就暴跌了。他一年家里的人均收入不还足千元,这次炒种贷的款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上。
记者了解到,几年来,不断有人提醒,炒种期迟早要过去,不合理的价格迟早得跌下来。对此,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农民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很多农民都觉得炒种期不会在自己买羊的时候来临,有些官员也觉得应趁着炒种让农民多赚一些,财政多收入一些,而炒种期之后怎么办、布尔山羊产业如何走上合理、持续的发展道路,便被当成“明天的事”而被“撂荒”。因而,当价格一旦崩盘,很多农民心里的落差很大。麟游县“羊贩子”魏铁成说,这就看最后的价格卖给了谁,砸到谁手里谁倒霉。炒种肯定是个别人发财,大多数人赔钱。有的农民一下子赔了几万元,可能几辈子都翻不了身。
麟游、永寿两县的部分政府官员认为,涨、跌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现象,农民损失农民就得自己承担。麟游县县委书记牟林乐说,麟游县最初引进布尔山羊是要当做一项肉羊产业来搞的,并没有打算靠炒种赚钱,对农民来说,炒种其实是发了一笔意外之财。炒种赔钱的农民都有投机心理,很少有人想把养羊作为一个长久产业来做。现在价格回落,说明产业正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农业产业风险更大,谁也无法预测。抵御风险的责任,政府没有道理承担,市场经济有赢有输,政府管不了。
如何防止还未兴农先伤农
布尔山羊事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近年来,这种由于农民的暴利期待、政府求富心切、商家短视,桑树塬村村民吕光荣见市场上羊价太低,就将自己的布尔山羊赶到车上拉回家去。原价6.9万元的”冠军羊”今年有价无市。期谋利,加之市场信息错位,特别是涉农产业生产与经营信息严重不对称,缺乏社会预警机制,“群众投机”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灾难”已在涉农产业中多次出现,农民亏本,当地农村经济经受过度震荡。但每当一项新兴产业开始兴起时,由于前期利润丰厚甚至暴利,盲目投资者蜂拥而上,许多农民和当地政府往往又积极地参与新一轮的“群体投机”。省畜牧局的人士介绍,类似的事在我省已发生多次。
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群体投机”现象,凸现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在对农产品价格作用过程中的矛盾,尤其是政府对价格规律调节的不适应,政策引导加剧了“投机”矛盾,这种现象亟待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政府应在农产品产业化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正确的产业定向,扶持龙头企业与市场对接,来矫正和分化“群体投机”的心理,用“看得见的手”引导农民合理投资,使产业在起步阶段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针对农民信息渠道不畅,农业产业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的特点,尽快探索建立农业产业信息分析发布系统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和减少这种“还未兴农先伤农”的现象重复发生。(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