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旬阳信用社创建信用村镇搞活经济
9.7万农户靠诚信贷款
本报讯 要想贷款,必须要有资产作抵押,或担保人担保。而旬阳县97471户靠自己的诚信就能从当地农村信用社贷上款。这是旬阳县农村信用联社创建信用村镇活动的结果。
旬阳县山大沟深,当地群众生活不富裕。要贷款,一无资产抵押、二无人愿为其担保。因资金缺乏,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当地人诚实、质朴、勤劳。2001年,旬阳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全县开展了创建信用村镇的活动,对全县100800户农户挨家走访调查其以前贷款情况。最后又层层筛选,民主评议,有9.7万农户达到信用等级标准。共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信用社为他们颁发“农户贷款手册”。农户拿着这个绿色小本,按自己信用等级就可在不要资产抵押、不要担保人的情况下,贷到不同数额的小额贷款。据了解,2002年,共为97471户农户发给信用贷款44781万元,按时还贷率达83.73%。
旬阳县委、县政府也很重视这件事,将这一活动上升到创建信用乡镇、信用县的高度。加之该县又出了闻名全国的新闻人物龚德银。旬阳县信用联社在政府的支持下,借机使这一活动很快在全县全面展开,又评出信用村112个,信用乡镇5个。省委副书记袁纯清来此考察,对此事给予充分肯定,还在西安召开“创建信用乡镇经验”介绍会,在全省推广。
今年,旬阳县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烤烟预计收入1亿多元,现仅收入4200多万元。30万亩黄姜12万亩受灾,7万亩绝收,价格还下降一半。而那些评上信用等级的村民经受住了考验,他们想方设法按时还贷。蜀河高桥村的郝崔震种了17亩烟叶,仅卖300多元。他延期盖新房,借钱还贷2700元。村民郭先进把自家房卖了,还贷3500元。他说,信誉对我很重要。他和媳妇、孩子外出包工挣钱。还有许多村民延期婚事、俭办丧事或卖掉家禽、牲口还贷款。
面对现实,旬阳县农村信用社的广大职工也伸出援助之手,他们跋山涉水,挨家走访了解灾情,对21125户共计3126万元不能按时还的贷款展期。另外又筹措3600多万元,发给农民,让他们购置农资用品、种子、饲料等。还为一些受灾村民发给外出打工的路费。目前,已有外出打工的农民汇还贷款。
采访中,不少村民一谈起农村信用社就很激动地说,平时我们缺资金,靠信用贷款。如今我们受灾,还是靠信用贷款。农村信用社是我们发展农业经济的坚强后盾。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