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谁有权调动3000警力拍电视
最近,电视剧《荣誉》在央视热播,其中的一些场面壮阔、气势恢宏的镜头令人印象很深,尤其是大批警察云集一个小山村抓歹徒一段,地上数百辆警车呼啸,空中警用直升机盘旋——难怪有人称之“公安题材有史以来最大制作、最有气魄、最有看头的一部戏”。
该剧的导演成浩在高度赞扬郑州警方的“配合”时说:“《荣誉》每集的投入大约是50万元,这个钱还不包括在拍摄时河南公安部门提供的诸多免费协助——其中那场封山搜查匪徒的戏,河南警方无偿支援了200多辆警车、3000人次警力和两架直升机!”
我们知道,警察的经费是靠财政拨款的,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而花钱拍电视应该不在允许的开支范围内,我不知道,来年在接受财务支出审计和人大审核时,警方如何解释这笔钱支出的理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影视剧的拍摄、制作、发行、播映等各个环节已经在逐步地市场化,一部影视剧的成功与否要让市场来检验。但很久以来,影视界似乎有个“捷径”,拍一部电影、电视,总要打出某种冠冕堂皇的旗号,借机白占白用社会公共资源,最后自己名利双收;而那些花钱资助拍摄的部门也会一拍即合——自己扬了名,又不掏自己的腰包,何乐而不为?可是,他们“双赢”的背后却是公众利益的被侵害,社会公共资源的被浪费。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程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