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 全总下拨的212万元专款春节前如数发放
- 西铁分局捧回全国职工文化金牌
- 汉中万目公司设立“再就业车间”
- 谁克扣拖欠工资就砸谁的饭碗
- 省农垦工会源头化解矛盾
- 西部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五分之一
- 我国石油需求量将年均递增12%
- 深圳对国企经营者激励不封顶
- 上海求职者有望告别“摊贩式求职”
- 西安交大推出“2+4+X”新模式
- 专家呼吁:林下资源开发要慎重
- 7种劣药情节严重被查处
- 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技术解决许多重大难题
- 日本完整牙齿再生实验首获成功
- 我国已有140多位格萨尔说唱艺人
- 长武八成困难职工得到相应帮扶
- 邢球痕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 西安市纪委提出廉政建设八条意见
- 图片新闻
- 国企“一把手”工资该如何定
- 以“笑”走出人生的精彩
以“笑”走出人生的精彩
——下岗再就业明星何香玲创业记
在西安市朱雀路上有一家汽车服务公司,一天有近百辆汽车在此进行“美容”。这里的工作人员忙忙碌碌,几乎没有闲暇的说话时间,在他们当中有一位极为普通的中年女子,如果不仔细打听你绝对不会相信她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一位下岗后再重新闯出一翻天地的女工何香玲。
1983年,何香玲从一家纸盒厂下岗了。三十岁的她不畏世俗的眼光,拿着自己仅有的100元钱在土门市场摆起了地摊,做起卖童装的生意,当时的生意还算好,一套衣服虽只赚5毛钱,但是对于当时环境下的她来说已经感觉到了一种满足,生意红火的她引来了一些经商者的注意,于是很多人也跟着卖起了童装。为了不和众多人抢吃一个“蛋糕”,何香玲又改行卖起了毛线,她又成了西安市第一家卖毛线的个体户。生意做的又是红红火火。随后在她的周围陆陆续续地出现了卖毛线的摊点。“一个馒头两个人吃还行,但是人多了大家都不够吃,为什么不去寻找新的途径呢?”何香玲在经过自己深深的思考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出租车。于是她一三五卖毛线,二四六去学开车。几个月后,她用自己做生意积攒下来的5万元钱买了一辆旧的出租车,自己又开起了出租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她又将目光投向了汽车美容。1993年,她倾尽自己所有的积蓄创办起了新光汽车装潢美容服务部。十年的创业历程,她和她的企业兼承着“诚信”的宗旨和“要干就要干成最好的”座右铭,在开拓中锐意进取,在服务中拓展市场,在诚信中追求卓越,使“新乐”由起初仅有5名员工、几十平方米经营场地的汽车装潢服务部,发展到今天拥有2000平方米生产营业经营场地,近百名的员工队伍,年营业额达300余万元,上缴利税10多万元。
事业的成功、生活的改变,使何香玲深深地感受到是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级组织的关怀。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她深知下岗之后的艰辛,在她的企业中安置了30多名下岗工人和社会青年共80多名。在今年抗击非典、支援灾区等公益活动中,她的企业捐款累计数万元。2002年,她为了资助3名贫困生读高中一次性拿出2万余元。现在她又投资兴办24000平方米的一所敬老院。从下岗工到摆地摊再到创办公司当老板。这一路走来何香玲都是以笑相对,因为她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人有毅力,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