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诤才”
□文/鲁艺
何为“诤才”?愚之见:思维敏捷、见解独到,工作认真负责,少有挑剔又善于坦言指出别人过错劝其改正,尤其敢于给领导者提出建议挑毛病的人,可称之“诤才”。
遗憾的是,领导者往往对“诤才”斜眼相视、持有偏见,表面即使不得罪,心里却极为反感。因为“诤才”的秉性决定其不愿惟命是从,不愿动辄奉承谄媚,只会一针见血直言相谏,常让领导“难堪”。于是,这些领导轻则给其戴上“骄傲自满目无领导”的帽子,重则称其为“逆才”让其坐冷板凳甚至打击压制。
不少领导觉得唯唯诺诺、俯首帖耳者领导起来得心应手,而那种身上长刺的“刺猬”只能添“麻烦”和降低领导威信。其实,这完全是一种不良心态。人才学研究表明,才华横溢有胆有识者大多勇于批评敢于诤谏。如果领导者习惯听赞扬顺从话,就自然容纳不了人才,就看不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相反还会给不学无术工作无能及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马屁精”提供可乘之机。殊不知,诤谏者面红耳赤时的尖锐言辞,却可能是表里如一襟怀坦白的逆耳忠言,“诤才”不一定就是反对自己的人,而一味投领导所“好”的“温顺绵羊”也很难说不是平庸无能或隐藏着别有用心,更不可能断言与自己志同道合。众多现实例子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恰当启用“诤才”,其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民主氛围,吸取难得的反面意见和各种智慧,激发领导班子成员和下属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起到在决策方面弥补疏忽、克服缺点、匡正失误的作用。
既然使用“诤才”有以上好处,那么,作为领导者就无理由不去善用“诤才”。必须指出,“善用”先得“敢用”,但仅“敢用”不等于“善用”,“敢
用”后还要“会用”。有的领导不敢用“诤才”主要出于心胸狭窄而担心其超过自己或揭自己短,所以,敢用“诤才”首当其冲就得自己“过硬”: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言传身教、加强学习、增强能力、提高威望,领导者只有自身“过硬”,才有招贤纳才唯才是举的胆量气度,也才有资本“驾驭”好“诤才”。在此前提下,再讲究方法策略,面对所使用的“诤才”的不同观点、建议、意见、设想,真诚听取、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后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灵活运用,促进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善用“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