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卖去买回的母亲
□文/张亚凌
说母亲是半个生意人,一点不假——
那几个芦花鸡半个月下了三十多个蛋,篮子下面铺层麦秸,鸡蛋卧上去,母亲提上篮子就赶往5里外的小镇。几串红辣椒,两三捆葱,一只大肥鸡——她都舍不得吃拿到镇上卖。
总是卖东卖西,可她几乎很少带钱回来。
记得一次卖完鸡蛋和一只大肥鸡,回来时篮子里装着9个细瓷碟子,9个瓷勺。“买了一席的碟子、勺子!”母亲满脸舒心的笑——一席刚好坐9个人呀。
卖了几串红辣椒、三大捆葱回来时,母亲用报纸裹着两个椭圆形的精细瓷器,上面印着肥胖的鱼儿象真的一样。我才知道了“鱼盘”这个名词。那鱼盘真正派上用场,则是7年之后了,还是条连盘底的假鱼也遮不住的瘦鱼,看起来就象营养不良的我,让人实在不忍心动筷子。
……
一个冬日,暖暖的太阳下,母亲一脸欣慰地说,咱家的碗碟勺子够摆四席还多。
有那么一阵子,鸡们不乐意下蛋了。害得母亲一天跑好几次鸡舍,不停地说“这贼鸡咋耍奸”,恨不得从鸡屁股眼里掏蛋。小公鸡没长肥,猪又没大,还真没什么可卖,母亲就有点烦躁不安,好象那就不叫“过日子”似的。
母亲常这样说,“为了身和嘴,累了手和腿”,可她舍不得穿更舍不得吃,累了手腿倒不假,——执著地卖去买回。正象她说的,“等你弟结婚时,咱就不用借人家的碗碟筷子了”。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竟满心羡慕——
因为有个奔头,母亲才卖去买回活得那么充实!
人,还是有个奔头,日子才会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