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08日
综合新闻
02

养老保险遭遇怪圈

记者日前在广东省吴川市采访时,这个市的有关人员正在为2003年底的企业养老金发放发愁。吴川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03年以来市里社会保险养老金每月透支110万元,缺口越来越大,市里解决不了,就向湛江市和省里要钱,“我们每个月都要向湛江市和省里打报告要钱,一年至少打十二次报告,反正总要保支付。”

而另一方面,吴川市对20多家重点民营企业进行挂牌保护,该市民营企业的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基本上没有展开,全市民营企业只有约100人参保。

一面拼命向“上面”要钱,另一方面却不主动解决问题。专家告诉记者,各级财政对保证基金运转的责任界定不明晰,征收激励机制缺失。在“两个确保”的刚性压力下,下级政府养老基金吃紧就向上级财政伸手,支付压力逐级向上传递。这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陷入的第一个“怪圈”。

这一“怪圈”下,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仅地方向省里要钱,省里也拼命向中央要钱。近5年时间,中央财政对地方养老金缺口的转移支付已达1200多亿元。各省市主观上都想将支付压力转移给上级财政。一方面向中央财政“哭穷”,一方面不顾客观实际提高本地的养老金发放水平。福建省是中央确定的不给予养老基金财政转移补贴的七个省之一,该省2002年企业月平均养老金493元,列全国倒数第六位。相反,中西部的一些省份由于有中央财政补贴,企业职工退休金比福建还要高。

“怪圈”之二,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参保实际上为“弹性覆盖”,参保与不参保对企业来说直接影响其“生产成本”,越是如此,越是难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越要对自己覆盖的企业不断提高征收比例,这使得扩面工作陷入了恶性循环。

在广东、福建这些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参保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能够不参加就尽量不参加,参加了也尽量减少参保职工的人数。在“现收现付”模式下,只能采取对参保企业提高征缴比例的办法,结果是尽管采取了缴费基数“打折优惠”的办法,但在广东和福建,除深圳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市的缴费比例年年上升,许多地方已超过职工工资的25%,如果加上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缴费总比例接近40%。

“怪圈”之三,对养老金制度的差异化设计,导致地区间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流动。

广东省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分成三块:一是基础性养老金,是当地上年度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二是过渡性养老金,也是当地月平均工资挂钩(1998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新人”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三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个人账户挂账额的一百二十分之一。

由于广东省各地市间平均工资相差悬殊,从而造成不同地区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差别也很大。深圳市企业退休职工的平均养老金是1826元,而在粤东一些地市只有300元左右。这导致了“趋富效应”:即在富裕地区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不愿意将养老关系转到贫困地区,而贫困地区的职工则会想方设法将养老关系转到富裕地区,争取在富裕地区退休。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