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降低一道“就业门槛”
有媒体报道,江西省某公司招聘员工所持的态度是:不强调你的年龄、学历,唯求你的才能,公司尤其欢迎爱岗敬业且能吃苦耐劳的下岗人员加盟。如此鲜明态度,令人赞叹不已。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轨、资源重新配置,下岗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这其中的原因是与一些下岗职工对工种挑肥拣瘦,放不下架子,抹不下面子有关;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用人单位脱离实际,对就业人员的学历、年龄等条件设了道很高的“门槛”,使得下岗人员难以跨越。如企业的一些简单操作工种,招聘时也要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硬指标”,这一条条“死杠杠”、“硬杠杠”,让许多下岗职工望而却步,许多就业人员被拒在门外。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根本。但人才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学历、年龄等条件上。相反,企业用人应该“量体裁衣”,俗话说得好:“千里马能日行千里,但能犁田却不比老牛”。由此可见,企业能主动降低一下就业的“门槛”,向下岗职工尤其是“4050”人员(四十、五十岁)政策倾斜。才能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结构,做到避其短,扬其长,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不能不管什么岗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高消费”。特别是下岗职工经历下岗“阵痛”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所以,企业如果能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吸纳有一技之长的下岗职工,既能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又能激发下岗职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人尽其才。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它迫切需要全社会予以支持。企业主动降低一道“就业门槛”,从实际出发,以胜利为原则,发挥下岗职工专长是一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范德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