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榆林煤炭工业效益达到十五亿
本报讯 近日,笔者从榆林市煤炭局获悉,2003年榆林市煤炭产量突破7000万吨,达到7136.18万吨,煤炭工业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5亿元。煤炭出口创汇2756万美元,较上年增长9%,煤矿安全百万吨死亡率为0.014,远远低于全省,全国规定的底限,创造了榆林煤炭安全史上的奇迹。
榆林市煤炭工业取得如此骄人成绩,主要得益于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思路的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该市紧紧围绕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转化,煤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发展方向,并把此作为强市富民的重大举措。在矿区建设开发中,坚持高起点、现代化、大规模、抓转化的思路,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成为陕西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该市重视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促进一大批煤电一体化项目,煤转化项目的上马。为了配合锦界电厂、庙沟门电厂、清水川电厂和大保当煤制甲醇项目,煤液化项目的建设和实施,煤炭部门积极配合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及所辖185地质队实施陕北侏罗纪煤田重点地质勘察项目,对配套煤矿进行前期的地质精查,可行性研究论证和立项工作,并对秃尾河以西地区进行水资源储量的勘探。对经国务院常委会议批准立项的榆神矿区的榆树湾煤矿项目,提前实施探井,探巷工程,使其成为榆神矿区一期规划中最早开发的大型煤矿项目,为正式开工建设积累经验。同时注重做好煤炭的发运工作,扩大铁路发运量,加大工作力度,2003年完成煤炭发运560万吨,超额计划发运321万吨。
随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代加快,重点项目投资成效显著,煤炭同石油、天然气、电力已成为榆林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榆林业已成为陕西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拓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