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情到深处说人才
口文/杨治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歌声,仍然激荡在我们的胸中。追随历史兴亡的轨迹,无数鲜活的人物向我们走来,拭去历史的尘埃,掩卷沉思,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得人才,得天下;失人才,失天下。人才的竞争,导演出几千年威武雄壮的话剧来。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有人说,魏、蜀、吴三国鼎立,实际上是人才的鼎立,这话很有些道理。
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流亡到新野。他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能,隐居在隆中,便亲自前去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兄弟3人,一连去了3次,最后一次才被接见。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畅谈天下形势,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指出刘备可能成功的道路,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此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辛勤策划下,在西南地区稳住了脚跟,建立了蜀国,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多少年来,刘备“三顾茅庐”一直被传为佳话,刘备求贤若渴令人敬仰,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可与“三顾茅庐”相媲美的另一段故事,那就是刘备挥泪送徐庶,在痛失人才时,爱才、惜才之情溢于言表。
刘、关、张自桃园结义,经历大小数百战,仍颠沛流离,无立锥之地。后幸得徐庶,方才扭转形势,重创曹军,得到喘息之机。此时的徐庶,对于刘备是何等重要!然而,曹操为了断其臂膀,挖刘备的“墙角”,把徐庶的母亲抓起来,以此要挟,徐庶又是一个大孝子,焉能不弃刘备而去。徐庶走,刘备失去了一个运筹帷幄的军师,而曹操却多了一个超一流谋士,其意义不言而喻。但刘备的可爱处也正是在这里,苦留不住,他毅然为徐庶送行。临别,刘备捶胸大呼:“军师去矣!”徐庶走远了,刘备又令人砍掉前面林木,因为它挡住了刘备看徐庶的视线,其情景让人感动。
和刘备相比,我们往往少一点真情。没有人才盼人才,盼来人才冷落人才,等到人才要“流动”了,又千方百计阻挠,这哪有一点尊重人才的样子?
招贤,是尊重人才;重贤,是尊重人才;送贤,更是尊重人才,而且层次一个比一个高,做起来一个比一个难。求贤不易,古人千金买马骨,故千里马至;曹操设计留住关羽,上马金、下马银,三日小宴,五日大宴,又是赠赤免,又是赐旗袍,故有华容道关羽的“义释”,放曹操一条生路;刘备心胸坦荡,挥泪送徐庶,故有徐庶走马荐诸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待人才全在一个“情”字,不同的“情”收到不同的回报。
“用一流的人才,创一流的企业。”著名企业家们都把人才兴企作为战略目标,千方百计招徕人才。“锅不热,饼不贴。”以情感人是是兴企招贤的重要手段,情到深处人才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