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2月16日
综合新闻
02

能工巧匠为何难寻

——省内复合型技术工人队伍发展滞后的思考

曾几何时,技术工人队伍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之一,一直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随着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复合型、技能型技术工人,再次成为社会各行业争相聘请的“香饽饽”。然而,由于近年来各企业普遍不重视技工队伍培训,加之技术工人待遇薪金相对较低等诸多不利因素,致使技术工人大量流失、年龄老化严重,尤其是高级技工人才奇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以致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而且这种现象仍在愈演愈烈。

“能工巧匠”奇缺现象令人堪忧

据了解,合肥市某天然气工程以每天150元的高薪,张榜聘请高级焊工却无人问津,沈阳某工业集团多年苦于缺少数控机床操作工,使生产严重受到影响,上海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干脆以70万元的巨额年薪,引进日本技工以应对国内的人才需求。

针对我省技工人才短缺的情况,去年10月份,省总工会在西安、宝鸡两市的机械、国防、石化、电信等10多个大型国有企业中,对技术工人队伍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取得技术等级的工人只占被调查企业职工总数的40%左右,技师、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即使加上企业内部自评的“技师、高级技师”,也只占到企业职工总数的4%,与企业所期望10%的比例相差甚远,与发达国家超过30%的比例差距更大。其次,技术工人队伍平均年龄偏大、高级技工年龄老化。技术工人年龄平均38.5岁,技师、高级技师平均年龄46.7岁,惟一一名35岁以下技师还是企业自评的。

在技工中,35岁以下的占技工总数的34.8%,其中22岁以下技工只有4%。复合型、技能型技工十分短缺,特别是数控操作工、加工中心工作工等工种奇缺,焊工、普通机加工中的高级工人青黄不接。西安南郊某研究所,在加工某航天工程配件时,只有一位近60岁的老技师能够操作,其他年青技工都无法胜任,遇到其他精度要求较高的复杂工作,还必须到外面请人来干,直接影响企业发展和产品质量。但是,由于高额薪金的诱惑,我省高级技工人才外流现象相当普遍,一些企业技术骨干纷纷应聘到经济发达、收入高的沿海地区谋职。

高强度劳作、收入少、地位低是症结所在

省总工会经济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调查中发现,收入同管理干部、技术工程人员相差甚远,社会地位的低下以及高强度劳作,成为出现上述不正常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些年,社会上出现重文凭、轻技术现象。社会上许多行业只强调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重要性,却忽视技术工人在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重文凭、轻技能,重设计、轻工艺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近年工人下岗很普通,一些厂长、管理人员动辄以“愿干就干不干走人,有的是人干”相要挟,工人同企业成了简单的雇佣关系。绝大多数青年技工觉得当工人没有前途,不愿学习生产技术而一味追求学历、文凭。

技术工人在工资分配、晋级、奖励方面明显处弱势地位。在省工会的调查中,工人反映“工作太辛苦了”。宝鸡某企业一位40多岁的省级女劳模,她的工作定量为280个工时,月收入1500多元,但因企业把产品计件时间折算成工时,所以她每天都要加班才能完成生产任务。同时,企业对技工晋级考核不重视,没有相应的安排和制度,甚至技术工人想参加考试企业也不给时间。在调查的企业中,36岁以上仍是初级工的占了很大比例,甚至五六十岁的初级工也比比皆是。

拓宽上升渠道发展技工人才队伍

近年来,许多企业不重视技术工人的培训和提高,职工教育经费投入过少。而按规定,企业每年要拿出利润的3%作为技工培训费,往往现实中都成了管理人员外出的款项。省总工会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没有一家企业组织技术工人进行过正规培训,而作为技工队伍主要来源的各种技工学校,虽然学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但生源不足、经费紧张仍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路程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