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西经济腾飞的必然选择
——全省各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求发展
从今年2月份召开的省人大二次会议到日前省政府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省政府都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当成兴陕富民、振兴陕西经济的一条主线来抓”。全省各地在制定各自经济发展目标计划时,又毫不例外地将“工业化”列入其中。三秦大地上吹起的这股工业强省之风,深受企业职工的关注。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可愈越的阶段。历史的进程告诉我们,一般经济发展要经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产业经济三个发展阶段。把工业化作为推进经济发展主题是由一般经济规律所决定的。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省一些地方就提出走工业化之路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工业化已成为我省振兴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面,全省的工业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工业化的生命力已彰显出来。但总的看来,我省的工业化程度和水平在全国还处于落后状态;省内各地工业化水平也极不平衡,一些市县的工业仍在低效益、规模小的低档次层面徘徊不前,全省走工业化的道路还很长。
今年我省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赋予了新的内容,这就是优先发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和现代医药产业,培育和壮大有色冶金、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新型建材等八大产业。围绕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有效整合资源,加快技术改造,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集约化经营、集群式发展。作为陕西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西安市,去年经济增长较快,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今年着重发挥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带动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突出抓好国企改革,几年后力争形成石油化工、汽车工业、电子信息等多个数百亿的产业规模,做强做大西安工业。宝鸡市委市政府实施的“8355”工程,即到2007年围绕八大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资本总量占到实收资本的30%以下,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5户,使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的50%以上。这将使具有良好工业基础的宝鸡在工业化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我省提出的四大基地建设对榆林这个能源化工基础工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榆林市将围绕“三个转化”和“四大产业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争取开工一批煤电载能工业、煤制油、煤盐化和油气化工程,打造新型工业的基础,提升整体工业化水平。作为老资源型工业城市,铜川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将重点放在努力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新兴持续产业上,以促使在新型工业化上有所突破。汉中、安康两市要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把发展中药产业放在重中之重,重点建设药源基地、中药加工体系和流通体系,加快推进中药生产工业化及现代化步伐,建设特色的工业经济。渭南、咸阳用工业化模式加强农业产业化,用工业化带动农业发展继而使之工业化,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循序迈出。工业实力较弱的延安和商洛市把工业化和壮大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在条件较好的县力推工业化,提高县域经济的实力。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