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最低工资规定》带来了什么变化
“新规定实施后,月最低工资水平涨了!”
“真想不到我们民工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法律法规的保护,政府开始关注我们了。”
3月1日,备受瞩目的《最低工资规定》将正式实施。随着这一日子的到来,人们对它的关注和议论也在逐日增多。
相对于过去的类似规定,新的《最低工资规定》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首要的一个变化是新规定将覆盖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农民工队伍。
新的《最低工资规定》虽然不能彻底改变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但是至少使他们的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感受到一种制度带来的切实温暖。
中国劳动保障社会研究院工资研究所苏海南所长说,改革开放使得劳动力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就业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劳动关系和一些非全日制的灵活就业人群。新的《最低工资规定》则几乎涵盖了一切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前经济成分多元化的趋势,使其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将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作为参考因素。
目前,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宁愿在家吃低保,也不愿意出去寻找工作。三十多岁的王女士,近几年来一直赋闲在家。问其为什么没有工作时,她告诉笔者,由于技术水平不高,能找到的工作,给的钱不多,交完一些费用后就所剩无几,还不如在家呆着。“不过这次最低工资调高后,我想找个工作干。”她高兴地说。
长期以来,最低工资在扣除各项费用后几乎与低保相差无几,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一些劳动者的积极性。新的《最低工资规定》将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作为参考因素,使得他们在缴纳完各项社会费用后,还能保障其基本的生活水平。
第三个变化是进一步强化了处罚力度。由于原有规定的处罚力度不强,经常会有一些企业长期不执行。针对这些情况,新的规定加大了处罚力度,对有违反规定行为的企业,需要缴纳的赔偿金是所欠工资的1—5倍。
新的《最低工资规定》在备受社会各界好评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和担心。
首先随着劳动者最低工资的提高,有可能会使生产成本有所提高,一些私营企业主可能不执行。
对此,有专家明确指出,生产成本的提高可以通过企业提高劳动技术、加强管理来抵消掉。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在考虑效率的前提下保证一定的公平,绝不能因为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使一些劳动者长期处于低劣的生活水平中。
再一个普遍存在的担心是,劳动者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甚至现在还有一些人根本不知道“最低工资”,何谈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刘小姐今年18岁,目前在一家公司开电梯,每个月才挣400元(管吃管住),谈到新的《最低工资规定》时,她无奈地摇了摇头:“如果真按照规定找老板较真,我肯定会被开除的。”
针对这一现状,业内人士强调,政府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得企业主和劳动者了解到实施新的最低工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打工者也应知法懂法,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法律的保护。
正在大学读MBA的刘小姐在接受采访时说,最低工资提高后,失业人数会增加吗?这部分失业的人政府将怎么安排?她道出了不少人存在的一个担心。
对此,苏所长指出,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有些企业看到劳动力的成本增高,就会转而依靠提高技术水平来降低成本,造成一部分人的暂时失业。对于这部分失业人员的安置,政府会将其纳入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中,对其进行再就业培训后促使其就业。
不少专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这种情况在任何社会都会发生的,劳动者只有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保证不被社会所淘汰。
吕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