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24日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进行“不可行性研究”如何

文/雷飙

在“大干快上”、“全民奔小康”的进程中,全国各地都在加紧争抢着上一批批建设项目。用项目拉动经济,促使该地区尽快进入“小康社会”,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上项目前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进行能力、市场、投资产出比、盈亏平衡等的可行性论证,实事求是地决定项目是该上还是不该上。如果“跟风扬扬”式、“闪电式”地进行所谓的“可行性论证”盲目上马,难免会出现有些项目的开工之日,就是项目被市场“挤死”、“饿死”之时!

据《深圳商报》载:我国电解铝企业从70家猛增到130家,超过全世界其它国家电解铝厂数量的总和。目前我国电解铝生产能力达546万吨,已产大于销。然而,在建和拟建的生产能力还有约500万吨!

“可行性论证”即对项目上与否作个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可是,某市引进一个设计投资150亿元的大型电解铝厂项目时,“可行性研究”闪电式地只用了3天时间!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工程上马前“论证”显示的前景十分美好。台湾海峡两岸“可能”实现“三通”,福州“将被”选定为“直航定点机场”,对台民航业务将会迅猛增长。根据预测,2005年长乐机场旅客吞吐量可达6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可达18吨。结果国家投资近30亿元的这个大型工程,实际业务量远低于预测值,只达到设计规模的三分之一,设施大量闲置,运营5年累计亏损11亿元!

为什么会出现类似这样的结果?一是一些人好大喜功,认为争到的项目越多,政绩就越大、越显著,自己升迁得就越快,在“政绩工程”的利益驱使下,争着上项目;二是一些人认为谁能争取来项目和投资谁就本事大,反正花的是国家的钱,至于投资能否回报,不去管它;三是长官意志下所做的盲目的所谓“可行性论证”误导所致。

这些荒唐的决策者们应该知道,国家投资的钱也是纳税人的血汗钱,一分一厘的浪费也是犯罪,也是一种渎职的行为!现有大量的职工下岗,全家老小盼着国家救助,这样荒唐的项目论证,难道不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吗?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审批部门在审批这些项目时,在审看他们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同时,有必要请专家对其进行“不可行性论证”,同时,在让下面报“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同时,也请报一份“不可行性论证报告”如何?这审批不就更科学了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