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31日
头版
01

公款追星何日休

郁文

这一周坐在办公室只觉得嗡嗡一片,单位对面某区搞即开型福利彩票,请来的6名海内外歌星登台边扭边跳、又唱又叫,闹得不亦乐乎,周围百姓叫苦不迭。不知这样几天折腾下来,能有多少进项能真正用在帮扶弱势群体上,倒是这帮“扭扭屁股就来钱”的歌星们稳拿稳赚弄了个“钵满盆溢”。

类似这样的“公款追星”,不知起源于何时,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却是愈演愈烈。先是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旗号下,从所谓的“古文化节”、“桃花节”、“槐花节”、“西瓜豆腐”节,一路延伸,只差没有“狗屎节”;主办单位也由省市县一直到乡镇、街道;这明星们不但南方富地方丈请,连北方温饱尚成问题的穷乡僻壤的“主持”也一路跟风,价码则与行政区域成反比式飙升。见诸报端的就有广西某县举办柿子节,一场综艺演出就花了上百万元,一位香港女影星到某市一个剪彩仪式上仅露了20分钟脸便拿走了上百万元。以至于老百姓称“公款追星”为“政府请客,百姓买单,明星发财”是变相的“劫贫济富”。

“公款追星”引起人民反感是理所应当的。试想当我们这么个人口大国的百姓刚刚解决温饱,而数以千万人就业为生存奔走,劳苦终年的农民为化肥种子发愁,孩子被学费挡在门口,军队因经费不足致使偌大一个国家造不出一艘航母之时,而被称为人民公仆的当家人却大把大把拿纳税人的血汗钱咨意挥霍,这不但与我们标榜的“主义”、“宗旨”相悖离,其实已丧失了最起码的人性。

要根治当前这种“公款追星”,与其在教育劝导上费劲,莫如从改变老百姓“有看法没办法”的现状着手。就现行体制言,每级政府财政预算往往在人大一揽子通过,没有长效具体的监督,加之公务透明度太低,纵使人民想监督也无从做起。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则不然,它的每笔开支都在舆论和议会监督之下,经常的听证和质询使其很难越雷池一步。相形之下,出现“公款追星”也就毫不奇怪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各级人大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完善监督机制和手段,则·告别“公款追星”当不再为难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