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博名者戒
黄凡
绥德“功德碑”事件出来后,12日《陕西工人报》即有评论文章刊出,看了之后,仍感有话要说——
为官而博名的人,总怕被红尘埋没,于是就大做表面文章。诸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类,把一个稀松平常的什么物事,也能自吹自擂为西施一般。
既是博,就不是自然而然地得来,而是取而得之,那里边很有些名堂。以权势所至,毫不费力而得之者,便“雅”,以龇牙咧嘴得之者,则俗。“雅”者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对外尚能傲然;俗者却有争名夺利之讥,到处难于掩饰,故而性质虽一,而名则有别。
石牌楼,石狮子之类,也被列入“工程”,“天下名州”的绥德靠“工程”壮声势,“工程”靠曹某的题写和撰文而涨身价。偌大个绥德城,功德碑已立八通。观其所作碑文,左一个“余籍子长(县)”,右一个“余至绥德已三载矣”,矫情炫耀,俨然一个“绥德王”。而偏偏绥德之地,莫非“王”土,绥德之民,莫非“王”臣,县城之外,自然也会以“余”为中心的。有感于此,乃活剥杜牧给张好好的《赠别》诗以称之。诗曰:“碑文文首每称余,炫耀为官绥德初。春风十里县城路,看尽千般总不如。”
然而每每福兮祸之所伏,幸哉的背后,就和悲哉相毗邻,这就使人想得很多。石碑也是如是。所以还得给“曹青天”提个醒:小心被石碑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