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上海首试“评分制”
提高外地毕业生进沪“门槛”
本报综合消息 上海市日前联合向各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用人单位发出通知,今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上海市户籍的,将首次试行“评分制”。
今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工作须经综合测评,审核评分规则由基本要素分、导向要素分和附加要素分三部分组成。其中,基本要素和导向要素两项相加满分为100分。基本要素满分90分,由个人要素和单位要素两部分组成。个人要素包括最高学历、毕业学校、学习成绩、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奖励表彰等6项内容。单位要素包括信誉度、薪资待遇、聘用时间等3项内容。
另外还有附加要素分。如拥有发明专利可得5分;在上海自主创业、且任董事、经理、负责人等可得5分。附加分最高可得20分。
值得提醒毕业生的是,除了学习成绩要素很重要外,单位要素也不容忽视。例如,单位信誉“良好”,即受到高校和毕业生较高评价的,可得5分;有不合法用工现象、被评为差的则不得分。拟聘用时间的分值为0—2分,其中聘用3年或以上的最高可得2分,不满一年的不得分。导向要素分则依据《上海市专业人才开发目录》,评分区间为0—10分。
根据规定,有关部门还设立了标准分,即为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沪籍的基本资格分。申请者各项要素累积分值高于标准分的,方可办理上海市户籍。标准分将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