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7414厂骨干吃“偏饭”
本报讯 同为7414厂的职工,但从今年开始,有近30%的人在每月的薪酬收入中,总是能额外地多拿几百元钱。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该厂为激发各类骨干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稳定骨干职工队伍,专门为这些人员吃“偏碗饭”——发放的是骨干津贴。
为保证高新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完成,稳定骨干人才队伍,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该厂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厂设立骨干津贴。主要以岗位职责、岗位重要程度为主,同时结合本人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当期任务及考核情况。这些人员每月将会以各自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的不同,得到200元至800元不等的骨干津贴。
为了确保骨干津贴收到既稳定人才队伍,又发挥不断激励的双重效果,该厂骨干津贴采取按季度发放,骨干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的模式进行操作,每季度享受津贴的人员都要有5—15%的调整率,从而使享受津贴的人员时刻感受到,骨干的“宝座”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保住这一宝座,就必须通过不断努力。 (郭建华)汉江机床一招不再“鲜”
本报讯 汉江机床有限公司制定了“角色互换、岗位互补”的职工素质培训新办法,努力培养“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鼓励职工钻研“旁门技术”,并在收入分配制度上适当向“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派下去能干”的复合型人才倾斜。
以往,汽车驾驶、设备维修、电工等许多专业大都是一人一岗,少数冷门专业平时工作量不够饱满,加之岗位不能互换,使得部门职工技能单一,因而“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着,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某些重点岗位的职工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接替人而出不了差、休不了假,无形中给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此次有组织、有步骤地对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在职青工进行换岗交叉培训,从而有效“盘活”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缓解了企业快速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
如今,在汉江机床有限公司,电工会开天车、司机当上了修理工、管理干部兼职计划员在人们眼里已算不了什么新鲜事。随着复合型人才群体的逐步扩大,“精一门、会二门、懂三门”正悄然取代了延续多年的“一招鲜,吃遍天”的老观念,公司上下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促进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员工”活动的开展,为企业的做好做强做大作好了人才储备。 (李秀国)镇安车务段出现“追星族”
本报讯 “可以,他们不但上了明星榜,颁发了证书,还有奖金可以领,不错!”这是镇安车务段团委近日为季度明星颁奖仪式上一名团员发出的感叹。正是这些明星的出现,在该段广大团员青年中掀起了一股“追星热”,出现了一批“追星族”。
技术没人学,先进不愿当,这曾经是困扰该段青工队伍建设的一个头疼问题。为了鼓励更多的职工岗位成才,自今年二月份以来,这个段团委在全段团员青年中推行“每月一星”评选活动,大力实施“造星”工程。对明星职工,设置“明星榜”,张贴明星照片,段编印明星事迹,利用宣传橱窗广泛宣传;对明星以通报的形式进行公开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两个月来,该段涌现出4名安全明星,2名学习明星,1名增效明星,3名服务明星。“每月一星”评选活动还产生了巨大的“明星效应”。青工小张以前工作拖拖拉拉,当看到身边的伙计先后登上明星榜,他暗暗较起了劲,工作处处“较真”,刻苦钻研,终于在三月份跨入“明星”行列,登上了“明星榜”。
目前,在该段青工中人人“学星”、“追星”、“赶星”、“当星”的“追星热”如火如荼。“追星热”带来了青工精神面貌的变化,以往“酒桌子”、“牌摊子”不见了,违章违纪的少了,学技术、钻业务的多了,月月实现青工工作目标。 (马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