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20日
综合新闻
02

孙武胜,一位农民工,为讨要打工钱经历艰辛。他不是专职法律工作者,但为农民打了近70场官司,场场皆赢,追回农民工血汗钱70多万元。他的格言是:为农民工抱不平,为打工者讨血汗。为此,农民工亲切称他——

为农民工伸张正义的代言人

(上接一版)

一场官司起诉四次

用法律知识武装起来的孙武胜变了,变得更有毅力,更加执着。2001年,他把欠他2.9万元的某公司告上法庭。这场官司真是曲折、漫长。

第一次起诉,他没钱交诉讼费,法院不立案。他只好以书面申请缓交诉讼费,执法立案。但庭审中,又因无钱支付被告的财务审计费,孙武胜撤诉。

第二次起诉,又因孙武胜提供的证据全是复印件,没有原件。复印件不能在法庭上作为证据。原件在被告手上,被告不愿出示,孙武胜只好撤诉。

第三次起诉,因孙武胜给法院的联系方式是别人的,那人未将开庭时间告知孙武胜,错过开庭时间,法院以原告未到按撤诉处理。

第四次起诉,已到了2001年3月,经历一年官司的奔波,孙武胜更加成熟干练,经验丰富,仅一个小时,审理结束。2002年8月,他终于拿到了要了6年的工钱及利息3.2万元。孙武胜说:“当时我的心情特别激动,高兴的很。第一次尝到靠法律讨回自己血汗钱的快乐,眼泪刷刷一个劲的往下淌”。这是喜悦的泪水。

正义所在 官司场场赢

孙武胜依法讨回了自己的血汗钱,信心倍增。他的名字也在农民工中迅速传开,这年他一连打了9场官司,全盘皆胜,讨回8万多元血汗钱。他的名气大了,找他打官司的农民工日益增多。

一天下着大雨,扶风的张润民找到孙武胜。说:我们四十多人,给长安一业主干完活,对方不给工钱。孙武胜看了干活的“合同书”,内容模糊,不好操作。比如:干活没有数量,无法确定,连证据也没有,打官司一定要有证据、证人。

孙武胜来到工地,先找看门人了解情况。看门人把张润民什么时间来干活,都干得啥活,说得清清楚楚。孙武胜认真笔录,还让对方签字划押。随后又找附近的商店、粮油站的人作证人,张润民在这啥时都买了些啥,也记录的一清二楚。连张润民粉刷了多少面积,也找到了许多证人和证据。

开庭的那天,业主对张润民在这儿干了多少活不承认。孙武胜拿出证据,请来证人一一向法庭举证。虽说对方请有专业律师,但法律以事实为依据,弄得被告方的律师无言以对。审判庭成了孙武胜为民工伸张正义的地方,就连法官也为之感动,事后说:你的水平已超过专业律师的水平。该案不日将判,用孙武胜的话说:农民工的权益终会得到正义的结果。

一次,孙武胜在陕南为一个被单位拖欠工资的当事人代理诉讼,当他在被告所拖欠工资8000元的基数上,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将原告应得的赔偿、补偿总数计算到40000多元时,不仅令被告目瞪口呆,连主审法官在庭审结束后,都主动给孙武胜倒了一杯茶,向他对于法律的精通表示敬佩。

到目前,孙武胜已为他人打官司近70场,场场皆胜,为农民工讨回工资70多万元。目前,他手中还有十多个正在审理开庭的案件。他信心十足,他说,为农民工讨工钱、是件正义的事,只要事实存在,官司一定能打赢。

维护农民工权益 成为“新闻人物”

孙武胜根据自己打工的经历、讨要工钱的过程、为农民工打过几十场官司,总结出农民工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写出《农民工进城务工工资保障条例》共40条。他说,我就是农民工,维护他们的权益,我责无旁贷。

正因为如此,2003年12月27日,孙武胜被“中国建筑业协会”等单位评选为“年度新闻人物”。他到南京参加了会议,向参会者讲述了自己打工的辛酸,遭遇工钱被拖欠的痛苦,自学法律的艰辛和最终打赢官司、自助助人的自豪。

建设部质量安全司行业发展处处长万建一说:“孙武胜作为一个农民,能自学法律,不仅维护自己的权益,还帮助其他农民工兄弟维权,是件了不起的事。我希望有更多像老孙一样的人能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市委书记批示鼓励他

如今,找孙武胜打官司的农民工越来越多。记者在他的日历牌上看到,三个月,每天都有安排。4月1日到16日,天天都有安排。铜川、咸阳都有官司。他每天要去法院,他的小屋每天都有民工光顾。他每个月打的电话都在上千次,记者看到去年12月的电话单:他打了2058次电话,3月份1420次。他告诉记者,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果有哪个部门能参考他总结出来的民工维权方法,制定专门为民工维权的地方法规,那真是好上加好。

今年2月初,孙武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写了封信,谈了自己维护农民工的建议。袁纯清看到孙武胜的来信,很重视,亲自批示:“请人大有关部门委员会研究”,“并请函复以肯定和鼓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启文也批示:“请法制委研究,作为制定地方法规的参考。”

2月底,市人大法制委正式发文。3月中旬,孙武胜接到“市人法函[2004]1号”的红头文件,“孙武胜同志,你信中对当前农民工的生活及工资支付现状的反映是实事求是的,对原因的分析是中肯客观的”,“我们对你提出的建议和你为维护在陕城镇务工的200万农民工权益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及奉献精神表示感谢!”

采访时,孙武胜的小屋不时有人来。他的确很忙。看到他一个人这样为农民工讨要公道,记者很关心地问:“你的名气有了,下步有何打算?”

孙武胜说:我准备成立一个“弱势群体服务中心”,招聘那些愿为农民工讨公道、打官司的有志之士。农民工的事需要社会的关注! 图/文 柳江河

从法庭出来,将打赢官司的事告诉工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