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大任 创新铸辉煌
——记铜川市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伍建文
铜川市印台区惠家沟村是优秀村官郭秀明的家乡,是他带领农民群众战天斗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地方。4年前,郭书记永远离开了这片深爱着的热土,留下了未竞的事业和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拼搏创新的精神。4年过去了,在郭书记的接班人——新任党支书兼村主任伍建文同志带领下,惠家沟人开拓创新,进行二次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郭秀明生前的美好愿望正在逐步变为现实。由于工作成绩十分突出,伍建文荣获“铜川市劳动模范”、“铜川市优秀党员”、“印台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许多荣誉称号,并当选为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
惠家沟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147户495人;村党支部有3个党小组,20名党员。2000年5月,年仅35岁的伍建文在全村党员一致推荐下,信心百倍地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当过兵的伍建文懂得,人心齐,泰山移。他带领干部党员围绕“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制定并实施“养殖业打头,林草业垫底,劳务输出增收,多种经营搞活,生态经济奔小康”的发展规划。
党支部在干部党员中开展“对照郭秀明,我该怎么办?”、“以郭书记为榜样,开展二次创业”等专题讨论会,增强大伙干大事的创业意识,形成了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好局面。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发展新党员,培养年轻干部,基本实现了村组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目标,一批有能力、懂经济、乐于奉献的有志青年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惠家沟村被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和全省“五个好”党支部,受到了上级表彰。
伍建文任职4年来,继承郭秀明的遗志,开展第二次创业,积极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在广泛征求干群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经济发展规划,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多方筹措资金45万元,建设了伍家岭、惠家沟两个秦川牛养殖小区,发展养殖户90多户,修建青贮窖40余个,牛存栏数达到375头,仅养殖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余万元,养殖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他们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退耕种草1000余亩,种植饲料玉米1000余亩,为养殖业提供了饲料来源。村上新栽以常青树为主的生态林300亩,栽种洋槐、核桃、苹果500余亩,建设雪枣园70余亩,种植黄姜200余亩,贝母30余亩,丹皮40余亩,仅林业和种植业人均增收300元。
伍建文及其一班人积极动员村民走出家门谋发展,并与就业服务局合作,引导大伙外出务工做生意。现在全村在广东、浙江、上海、北京、乌鲁木齐等地务工人员达130人,年收入60余万元。村民周中智一家四口,三人常年在外打工,年收入2.4万元,在村里盖起了160平米的平房,并购买了建筑机械,成了全村致富创业的好榜样。
在伍建文带领下,惠家沟村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产业趋于合理化,村民致富路子更加宽广。截至2003年底,全村人均拥有林地3.1亩、种草2亩,养殖大家畜1.7头,多种产业齐上,多种经营并进,村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人均纯收入2118元,较上年增加300元。
伍建文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实现了郭书记的遗愿和几代村民的梦想。为彻底改善本村村容不整、行路艰难、基础设施差的状况,伍建文从2000年开始就多次往返西安、铜川争取多方支持,累计实现基础设施投资800多万元。村上修筑沥青路面4.5公里,拓宽硬化村道4.5公里;栽植道旁绿化树800余棵,种植草坪800余平米;修建淤水坝一座,铺设人饮管道600余米,使村民吃上了自来水;修建人饮水窖60余孔,修砌排洪渠1800余米;移民搬迁103户399人,建房344间,人均住房达40余平米;平整土地170亩,建沼气池40余座;建两层十间教学楼,并购置了先进的教学设施;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75%,农电网改造顺利完成,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建设新农村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提高村民道德素质。因此,村两委会修订了《村规民约》和《村民守则》,并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等一系列活动。村上组建了秦腔自乐班,利用农闲为村民演出。村广播站天天定时播放,给农民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乡村文化丰富了村民的农闲生活,全村呈现出风气正、人气旺的可喜景象。目前惠家沟村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市级“社会治安综治模范村”和市级“敬老模范村”。
过去郭秀明一心为民,吃苦在前,不徇私情,作风过硬,如今这种精神在伍建文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公而忘私,心中永远装着全村父老乡亲。他经常自己掏包助贫济困,他严辞拒绝亲戚走后门。有人说伍建文冷似一块铁,休想在他跟前占集体便宜;有人说他像一团火,无论谁家有什么难处,都能看到他亲切的身影。几年来,谁也说不清伍建文为村上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好事,但大家始终深信:伍建文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党的阳光播撒到群众当中。
(秦人 王林 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