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01日
综合新闻
02

助学贷款 被“诚信”所困

“助学贷款”是国家1999年出台的政策,其目的“不让一名贫困大学生失学”。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全国已发放贷款72亿元,惠及80多万名贫困学生。我省已发放1.8亿元贷款,受惠学生26600多名。然而这一被社会公认的好事却举步维艰

“助学贷款”是由工行、建行、中行、农行等几家商业银行根据困难大学生申请发放的国家贴息贷款,贷款者靠“诚信”获得贷款。最高者每年可贷8000元,期限不超过8年。利息由国家负担50%,个人负担50%。国家还规定:银行可按学校特困生比例的20%发放助学贷款。然而,我省仅有长安大学发放的比例稍高外,其它各院校的比例仅为百分之几。

在谈到助学贷款的好处时,西北工业大学航海系的大学生杜伟接受采访时说:我家在四川省一个小山沟,一家四口,母亲是残疾人,全靠50多岁的父亲种地供我上学,并养活全家人。如没助学贷款,我根本就上不了大学。上了大学,这对我今后的人生变化,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象杜伟这样的贫困生我省高校中约占20%,有的学校高达30%。他们靠政府帮助,靠助学贷款圆了大学梦,用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记者前年写过一篇《助学贷款银行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文章。当时全省高校仅有四人有意拖欠贷款不还,找不到人。银行已为此事感到了担忧。近日,记者又采访了工行、建行、中行、农行等几家商业银行,贷款数及受惠的学生虽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可拖欠贷款的人数直线上升。

我省发放助学贷款最多是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在谈到助学贷款一事时,该行个人信贷消费处总经理阎养平也是一脸的无奈。他说:目前工行助学贷款余额已达5985万元,受助学生达9518人。随着还款期限的到来,违约的学生比例也在加大,平均达26%,有的学校高达50%。

省建行个信处的陈莉说:建行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500多万元,但学生还贷很不理想。不少学生毕业后,拿着存折全国可以通存通兑。还款到期,我们要扣贷,直接反映的是存折上没钱。

目前,已进入大学生集中还贷高峰期,有的大学生违背当初借贷的承诺,违约或出现逃贷现象,不少银行已采取措施,少放或不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省工行个信处总经理阎养平归纳了以下几条:学生毕业后,银行无法掌握其个人行踪,有善意的拖欠,原因是有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有恶意的,有的大学生生活奢侈,根本就没有还贷的打算;整个社会诚信太差,全国没有建立起诚信咨询网络系统;院校与金融部门配合不太理想等。

按国家助学贷款规定:学生违约,银行有权定期在公开报刊及相关信息系统上以学校单位公布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及违约金的情况。但违约者多了,这种办法显得又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5月28日,省教育厅贷款中心吴主任告诉记者: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正着手修改完善“助学贷款”政策的一些内容,最主要的改动是:以前的利息是政府负担一半,学生负担一半,改为国家全部承担。另外还根据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等情况,在还款期限上有所调整,并对恶意拖欠者也有明确的制裁办法。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