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长安区投资近百万修建的街灯使用一年多便弃之街头
如此“形象工程”惹得百姓怨气连天
本报讯 当年被誉为长安城建的“形象工程”、投资近百万元安装的大型环型霓虹广告彩灯,仅仅使用一年后便弃之街头。看着国家钱被有关部门这样遭踏,西安市长安区的群众怨声载道,指责这是典型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据记者了解,在2000年10月初,为了增加长安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长安城建的品位,当时的县建设局投资96万元,专程从四川成都光荣灯具厂购回24座跨街环型霓虹广告彩色路灯,用来美化城区主街,安装在南起樊家什家、北至长安饭店什字的主街上,每30多米安装一座。最引人注目的是,上面设有田园风光画8组48幅,还有文化用语、警句格言等48条,被建设者誉为“闹市尽现田园风光的靓丽工程”。当时正是“三讲”学习教育阶段,此工程竣工后,有关部门还将此列为“三讲”教育的成绩之一。
就是这个被政府各有关部门都看好的“形象工程”,它的寿命仅仅维持了一年多时间,到2002年长安区再次进行街道拓宽中,将巨资购买的虹霓彩灯拆掉,全部换成现在这种城市普遍使用的街灯。为什么要拆,有关人士说“是因为不实用”。
被拆掉的霓虹灯现在仍堆放在长安区长乐街上,风吹雨淋,大型的灯架已生锈。记者5月26日上午来到长乐街,看到24座灯架被整齐的排放在一起,周围还用篱笆挡住不让人靠近。在这堆废弃的灯架中,还搭了一间简易的房子,里面有一位妇女正在做饭。她告诉记者,她是看灯的,他们共有四五个人,每月建设局还给每人发几百元的工资。
对此事的解释,有关部门表示是城市建设中的正常现象,或许是决策失误。但在街上采访老百姓,多数人认为是政府搞“形象工程”的结果。一位姓刘的退休干部气愤地说:“花那么多钱用了一年就不用了,就是当官的在搞面子工程吗,他们花老百姓的钱,花国家的钱,从不可惜,上面也没人来查一查这事。”
本报记者 阎冬
图为被弃之街头的大型广告彩灯灯架。
本报记者 郭玉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