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11日
头版
01

提升中国软实力

《瞭望》第13期报道 每到月底,关心中国时政的人大都会留意中共中央政治局是否会进行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从这种例常的集体学习把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方略,已经成为中外政治分析人士的例常思维逻辑。

5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依例进行,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联系到两个月前中央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及当前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热议,这一次集体学习的不寻常之处便跃然纸上,这就是: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开始从战略的高度加速推进中国的软实力建设。”

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只能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对中国软实力的增强之势,当前的国际舆论多有阐发。其中,“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尤其为各国学者和政要所乐道。

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5月发表了乔舒亚·库珀·拉莫的一篇题为《北京共识》的论文。乔舒亚认为,中国的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他把这种发展途径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创新和实验是其灵魂;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事而异,不强求划一是其准则。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同样注重社会变化,通过发展经济与完善管理改善社会。中国的新理念正在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对全世界那些正苦苦寻找不仅发展自身,而且还要在融入国际秩序的同时又真正保持独立和保护自己生活方式及政治选择出路的国家来讲,中国提供了新路。

“北京共识”还包括许多非经济思想,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问题。“北京共识”取代了人们已广泛不信任的“华盛顿共识”,平等、和平与高质量的发展愿望取代了指手画脚和盛气凌人。“华盛顿共识”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主张走私有化、自由化和透明化的经济发展道路,这种模式在阿根廷等国的实践结果表明存在严重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地位,已经一再被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验证。把软实力当成硬任务来抓,充分营造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环境,充分实现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和各级党委政府真正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共同命题。果真如此,则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必将有一番新气象,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必将进入一个新境界。

(杨桃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