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该花的没花 该投的没投
——透析我省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隐忧
陕西省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最近对全省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结果显示,2003年全省共投入再就业资金119625.8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配套资金23195.80万元。全年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支出78268.17万元,用于促进再就业工作支出28100.21万元。
通过对这一系列数字的分析,反映出的是我省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一、结余资金数额过大。据了解,截至2003年底,全省十个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再就业资金结余12860.15万元,剔除当年12月拨付的5565万元,仍有7295.15万元结余。其中结余在1000万元以上的市有咸阳、汉中、铜川、安康、宝鸡、渭南、西安。再就业资金是用于促进各项再就业工作开展的专项资金,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工作推进需要相应资金的扶持。资金结余在财政账上,势必影响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各市再就业配套资金情况参差不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陕发[2002]16号)文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2003年5月21日,省财政厅和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也要求各地落实好配套资金,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然而,2003年全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8171.80万元,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40%。市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的仅有西安、咸阳和汉中三个市;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不足500万元的有五个市,其中个别市、县两级财政均未投入资金。
三、再就业资金使用上,侧重于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对再就业工作投入力度不大。2003年,全省为16.29万名下岗职工发放生活费49171.74万元,代缴基本养老、医疗、失业金29096.43万元;再就业支出中,社区平台建设投入2636.91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投入3431.22万元,再就业培训费2278.57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534.30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254.36万元;职业介绍补贴639.85万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6998万元,再就业工作经费等支出7130万元。很明显,公益性岗位开发,再就业职业介绍补贴等资金投入比较小。小额担保贷款,有的市地方财政既没有配套资金,也没有设立担保基金专户。
四、失业保险费征收情况差。按规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社会筹集部分,由失业保险金调剂。去年失业保险实行设区的市统筹后,一些地方的征收情况较差,征收任务完成不过半,不但无法调剂下岗基本生活费的社会筹集部分,个别地方还出现了由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垫付失业保险金的现象。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