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企业寻觅“金点子”
西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常抓不懈
本报讯 一片小小的离子膜在使用前,职工动脑又动手,仅变换了安装位置,便节省了一大笔外汇;另一名职工通过详实的科学计算加上实践经验,探索出一种生产中不置换的方法,既安全又经济……这些都是西安西化热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不懈抓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结果。此举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又为企业生产经营找到了一批“金点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早在2000年西化便开始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由工会负责全面落实。并将此当作一项长期活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并号召职工普遍提出课题,且每个工段每年至少要有一个立项的课题。离子膜电解工段的4台设备是从日本进口的,每台机器电解槽有98片,时间一长,垫片老化,易引起安全事故。一片进口离子膜价值万余元。离子膜电解工段职工在操作中想办法改进了垫片,并在国内找到了厂家专门特制,同时改变了离子膜的安装位置,通过数据计算找出离子膜的易破位置,转移受力点。原先离子膜的寿命一般是3年,现在通过技术创新改进,寿命普遍延长了半年,一片膜在使用周期中节资百余万元。鉴于离子膜工段在创新活动中的表现,西化曾给予了5000元的奖励。与离子膜工段同时获得5000元大奖的还有一名叫霍忠德的小调度员。
霍忠德如今是聚氯乙烯合成车间主任,他的创新成果——关于西化厂合成开车过程减少“通乙炔后气柜前排空”步骤,改变了过去车间停车时必须进行置换,否则空气进去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操作惯例。工会陈剑评价说,除过个人的工作能力,创新成果让霍忠德在劳模奖励、住房分配等方面走在了前列。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