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民工
(岐山) 刘跃峰
我工作的单位坐落在一个小山沟里,平日里免不了和农民打交道,面对面讨价还价,肩并肩挤车赶集是生活里常有的事。但真正与出来打工的农民接触,还数这些天来,在新盖的楼房里一起干活的日子。
我和同事是被单位临时派去干些收尾的工作。赶到工地的时候,两栋新楼已拔地而起,房子也基本为成品房,室内的一些粉刷、走线和安装工作正紧张进行。偌大的房子,算也宽敞,只是四壁仍留有施工的痕迹,给人的感觉更多的倒是一种空旷。见到的民工,都是些埋头干活的模样,用不着去留意。我们忙我们的,他们干他们的,虽然彼此近在咫尺,但似乎都很陌生。活儿干得很冷清,也很寂寞。偶尔听见他们小声说话的声音,可很快就销声匿迹,房子又恢复了少有的寂静,只有他们不匀称地呼吸声,多少能让人体味到做活时的买力与艰辛。
在工地上干活的第三天,我们的身体有些不支,心情也开始烦躁起来。记得那是个阴雨天的下午,正当我们烦躁不安的时候,突然,对面楼上传来一句歌声,十分嘹亮,分明是自己很熟悉的旋律。迅速吸引着我们不约而同放下手中的活去侧耳聆听。可是没听清一句歌词,声音却嘎然而止,就像一句亲切的问候悄然擦肩而过一般,我们有些失望,不太情愿地又继续干起手中的活。就在这时,那个熟悉的歌曲又唱响起来,辨不清是从对面的几层楼房里传出,当我们再次用耳捕捉到的时候,却意外发现,楼上楼下,屋里屋外,都萦绕回响着不同旋律的歌声,此起彼伏,连成一体,响成一片,伴随着脚手架拆卸的叮当声,十分悦耳和壮观。顷刻间,我们有些莫名得激动起来,感觉到空荡荡的房间也随之充盈起来,热闹起来。随后的这些日子,我们渐渐熟悉了这种特别的歌声。这种歌声在新楼的角角落落里无处没有,无处不在,略带着浓厚的秦腔味,称不上完整,常常是随意的一两句,吼得短促而有力,像一声响亮的叹息,把在异乡打工的心情流露无遗。事实上,他们唱什么,自己从未曾在意,唱歌仅仅是他们在繁重的体力活中的一种自然解脱和随意放松。有时候,我们走进一间屋子,能遇见三个民工在随意哼唱,但却不能即刻分辨出“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出自哪一位之口。他们全身上下覆盖着厚厚的石灰粉,只是从稚嫩的歌声中,能听出他们是一群十分年轻的民工。
在这种歌声的陪伴下,我们很快结束了工作。这几天来,我们再也没有听到他们歌唱的声音,那是一种只有走进打工者的日子里才可以邂逅的乐章。每每想起,我心便后悔。后悔以前多次去工地看新房时,未能及早相识这种歌声。更后悔当初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没能尽情地附和着唱上一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