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淘玉记
□文/陈蓉
时下女孩子在胸前戴块玉,男士在腰际佩玉挂件已渐成都市时尚。
上个星期天,我和师傅等一行四个古玉协会的人去逛玉市,方才体会到现在的古玩城99%都是仿冒品,而且从业者大多是些招摇撞骗俗不可耐的小贩。那天我所看上的那块玉剑篦,它的主人就是个财迷心窍又无真才实学的玉贩。
会长师傅先行出马。师傅扎条小辫,一身麻布衣,世外高人似的,在摊前一立指着问价。小贩一见来者不凡,马上开价:“500元,这是正宗才出土的陪葬品,真货不二价。”师傅摇头:“老料新工,后仿后仿,顶多值50块。”言毕一甩袖子飘逸如行云般走了。小贩摸摸一头乱发,眼里有点茫然。
第二个出场的是师兄,身宽体胖上下名牌,颇像暴发户,摊前站定挺着肚子直着嗓子打听。对方依旧报价:“500元,这是古董呀。您一看就是识货人,买回去挂腰上身价倍增!”身性滑稽的师兄抓耳挠腮操一口方言搭腔:“我看过玉书的,你这玉雕工不错,但颜色不正,搞不好是仿冒的,要是新做旧的东西,也就50元到顶了,怎么样?”小贩犹豫片刻还是拒绝:“蚀本生意不能做。”
我是第三个演员。摊主一见我就乐:“小姐买玉啊?黄金有价玉无价,有品位。”我镇静自若拿起玉剑篦:“你这一摊子新玉,就这块还像回事。唉,可惜。”他急了:“可惜什么?无缺无损,雕工又好。”我摇头:“可惜还是假货。”他有点恼火:“你懂什么?女孩子家胡说八道。”我笑嘻嘻不动声色:“看过武侠小说没有?功夫不在年高,声震江湖的都是青年才俊。教你一招吧,这玉是才做的,连玉料都是新开采的,然后为了仿古先高温油炸,冒充玻璃光,再小火焙烤牛毛纹仿古玉沁色,最后用酱油泡了晒干埋入地下,一个月后挖出来就成这模样啦。不信你回家用消毒水泡一晚看看掉色不?”他目瞪口呆傻了眼,我又乘胜追击:“大叔,你要敢超过30元卖就昧良心啦,不信你10块钱买块新玉照我教你的做做看!”然后忍着一肚子笑跑了。
小贩正一头雾水地望着我的背影发愣,刘老师夹着公文包登场了。小贩不自信地喃喃自语:“鬼丫头。”刘老师接过话茬:“哦,你说她呀,她可是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大学生呢,我常见她来古玩城转,小小年纪眼力准、学问深,可不简单呢。她看上你哪块玉没谈成哇?”小贩立马来了精神拿起玉剑篦:“这块这块,她说是真品呢。”刘老师半信半疑:“不见得吧,她就算认出是真的也不会告诉你啊,假的吧?几个钱?”他叹口气:“算啦,实话讲我从农民手里连哄带骗还花了80元,你就给100元吧。”刘老师立刻拔腿转身:“50元还差不多,当白痴蒙我啊?”这时他终于沉不住气了在背后大叫:“喂喂,回来,开张生意,50元赔本卖给你啦!”
其实那玉剑篦拍卖价最少3000元,货真价实明代出土古玉。
后来玉协开会,师傅就此事问我们感想。师兄故作深沉:“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振臂高呼:“知识就是力量。”刘老师扶扶眼镜:“谎言被四个人重复四遍居然就成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