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普通话改成说秦腔
都是“二蛋、淘气”在作祟
“老皮”改叫“二蛋”,“碎仔儿”变成了“淘气”。“二蛋和淘气”相互依存,共同生活中又有矛盾的电视故事情节,让老陕们在业余时间捧腹,成为茶余饭后的一种享受。最近,陕西电视台二套节目播出的“嫽扎咧”系列陕西诙谐剧“老鼠和猫”吊起了众多“秦腔”爱好者的胃口。甚至在一些长期流行普通话的机关家属院里,也能听到一些醋溜的陕西话热蒸现卖,老师当然是“二蛋和淘气”。孩子们更以电视上的卡通形象为楷模,学说陕西话。为此家长们却有着自己的担忧。
西安青年路某家属院有大小几十个孩子,从小说普通话,可一个暑假下来,受“二蛋和淘气”的熏陶,孩子们几乎全部说开了陕西话,其中几个孩子的秦腔很地道,得到了老陕西的称赞。父母们着急了,训练孩子说普通话几年,抵不住电视上的几句。现在学校提倡学生说普通话,国家也将普通话列为正式交际语言,孩子整天一口一个“美得很,燎扎咧”之类的话让父母很着急。劝孩子说普通话,小家伙却以看“猫和老鼠”要挟,不让看就说陕西话。有家长无奈地说,眼看要开学了,再不让“淘气”出局,恐怕对孩子的语言学习不利。有人建议,电视台在选择节目,争取观众的同时,能否为学龄儿童多做考虑,别让小家伙跟着电视,一口一个“嫽扎咧”。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