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教育黑洞将把基础教育引入歧途
本报讯 日前来自全国100多所重点中学的校长汇聚陕西师范大学,共同探讨中国21世纪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这一重大问题。陕西师大附中副校长李鸿对目前教育界存在的虚假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教育黑洞将把中国的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引入歧途。
中国基础教育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升学率的硬指标和素质教育软指标的矛盾。尽管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主抓方向,但升学率依然是社会和家长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学校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弄虚作假,以求名利双收。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教育虚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表虚假。许多中学将历史、地理、生物等中考不考的科目减少或取消,改之其他课表,素质教育形同虚设。
复考升学率虚假。许多学校高一的学生有500人,可在高三时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就成为400人或550人,人数减少是学校将一些差生想方设法排除在高考之外,人数增加是学校从外面招来许多尖子学生,撑门面。
考生虚假。按照国家规定,考生只能在其户口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实际上这一规定在西安形同虚设。中考一结束,西安好多中学不惜重金,采取免学费,或给予奖学金等办法,在全省范围内网罗优生,这些外地学生又以西安户口参加高考,无形中提高了学校的升学率。
虚假宣传。高考结束后,新闻媒体不顾学校潜藏的深层次问题,一味宣传哪个学校升学率达到多少,有多少人考入清华、北大。同时学校借机大做广告,对社会和家长形成误导,学校以虚假的信息扩大知名度后,就可以不断扩大招生,不断提高学费实现名利双收,受害的是学生和家长。
面对西安各学校利用虚假信息争夺生源现状,其他地市不得不隐匿中考成绩。渭南地区就采取改变许多标准,有意压低学生考分的办法来保护生源,防止流失。
与会的100多所重点中学的校长还一致认为:教育界普遍存在的虚假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并非一概不知,而是睁只眼闭只眼,学生家长面对学费逐年上涨怨声载道,有的家庭为供学生倾家荡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不作为是导致教育这个公共产业成为一部分人谋取暴利的手段的根本原因。
本报记者 宫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