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人才流动:年龄门坎令人忧
瞧瞧这些招聘信息——
普通工人:年龄18-30岁,能吃苦耐劳;业务正、副经理各1名:25-35岁,熟悉××业务;财会人员1名:大专以上,22-27岁,事业心强;行政助理两名:女,形象好,3年以上工作经验,23-28岁;技术工人3名:中专以上学历且两年以上电工、钳工经验,年龄28岁以下……
以上信息来自于笔者随意从报刊零售点购买的一份刊登求职招聘信息为主的报纸。经过简单统计,在这份报纸上,共刊登招聘信息117条,信息中具体写明年龄要求的有62条,占信息量的54%;写明工作年龄的有61条,占信息量的53%。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招聘信息都明确或者暗示年龄要求或者工作经验要求。“都36岁了,还想跳槽?”这是一些招聘广告渗透出的强烈信息。一些人的职业生涯转变就此被人为的划上了句号,有的人甚至就此找不到工作,只能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再就业。
没有被招聘单位纳入视野的求职者并非没有工作能力。一位曾在国营商业零售店当了二十年售货员的45岁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下岗后,街道介绍她去一家私营服装专卖店,对方嫌她年龄大,拒绝了她三次,在她一再要求下,用人单位最后答应试用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她的销售业绩比其他年轻店员都好,令店主刮目相看。
尽管年龄并不能表明一个人的能力,但是用人单位的“35岁”论还是根深叶茂,而且信徒有增无减。就连政府部门,在人员聘用和选拔中也设立了不少的年龄限制。 ■武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