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洋货标签怎么看
上周,张小姐在一大型商场超市内购得一袋日本进口食品,当时食品包装上只有一张简易的中文标识,对食品配料并无详细说明。后有懂日文的朋友帮她查看,才发现该食品中含有易引起她皮肤过敏的成分。
目前市场上的进口商品中,有一部分是由国内代理商代理进入市场的。这类商品大多面孔新奇、身价尚可,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这类商品的中文标识往往都非常简单,只一张小纸标签告知品名而已,这在选购时为消费者造成了不少麻烦。特别是化妆品、食品等易引发问题的产品。
那么这些商品是如何进入市场的,品质有无保障?记者采访了当代商场企划部负责人满柯明先生。满先生介绍说,国家规定:产品名称、品牌名称、代理公司信息、生产日期等属于必登资料,而对于产品成分、配料等没做硬性翻译规定,所以有时对消费者的准确购买造成一定阻碍。
满先生介绍说,要想规避购买误区,首先,要到大型商场购买,以保障其产品质量。其次,要注意产品的保质期和产地。如前一段东南亚爆发禽流感,当地的相关食品就应谨慎购买。最后,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向营业员、产品促销员或理货员咨询。 (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