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如此“脱颖而出”不可提倡
·韩玉玲·
有位厂长在职工大会上宣布,3名优秀工人被提拔到管理岗位,并希望更多的一线工人脱颖而出进科室,不能一辈子没出息。
将优秀工人提拔到管理岗位,应当说是这位厂长人才意识的体现,值得称赞。但把一线工人脱颖而出进科室叫做有出息,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认识上的错误,也是观念上落后的体现。
按照这位厂长的逻辑,无疑是说当工人没出息。如此的认识,岂不是对一线岗位的贬低。再说,工人个个都“脱颖而出”跳离一线,谁为企业生产产品,没有人愿意当工人,企业拿什么闯市场、创效益。企业的生产主体是一线工人,能进科室的毕竟是少数,进不了科室就没出息,实在是对一线工人自尊心的严重打击,更是对工人价值的一种否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企业管理岗位固然耀眼,但一线工人同样珍贵,没有一线工人的一锤一铆,精心操作,企业就不可能生产出优质产品,也不可能取得理想效益。这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常识,连这个常识也不懂,怎么说厂长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经营者。
当然,当工人也不能平平庸庸,否则,真的没出息。但衡量“出息”的标准,应当看他是否刻苦钻研、身怀绝技;能否独当一面,岗位成才;是否出类拔萃,工作突出。仅以“脱颖而出”进了科室来判定工人有无出息,只能是对工人的一种误导,是对一线岗位的动摇,也会为企业的生产埋下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