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幼儿“失恋”问责谁
·陈旭·
据南京日报报道,6岁的桑桑在南京城东一家幼儿园上大班,他爸爸是一位老总。浓眉大眼的桑桑自称是位“情场高手”,他是班长,初恋是在5岁的时候,初恋结束后,他还交过很多“女朋友”。现在,桑桑看上了隔壁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媛媛。他拿着一盒巧克力对她说:“如果你愿意做我女朋友,我就把这个送给你。”结果,嫒媛不理他,找别人玩去了。被对方冷落后,让他觉得很没面子,几天来一直闷闷不乐,甚至不想去幼儿园了。
据说现在一些幼儿园里,不少五六岁的孩子谈起了“男朋友”、“女朋友”,有统计资料证实,儿童性早熟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当我们听到和看到这些情况后,无异于天方夜谭。小小的幼儿们,已经开始交异性朋友了,并且还有着“失恋”的“痛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产生的这种“痛苦”,既是他们自己的痛苦,应该说也是我们的社会之痛。现在,对于好些问题,我们都讲究问责,那么,对此又该向谁去问责呢?
幼儿园6岁的小孩子,因为“失恋”而很“痛苦”,这给做父母的、做老师的和整个社会敲响了一个警钟,关心和引导、教育和帮助幼儿,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上。应该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规范父母和我们整个社会上成年人的生活行为。在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性教育的同时,做父母的、当老师的,以及我们的新闻媒体,都应起到模范的表率作用。对他们不应看到的一些生活场面、一些生活镜头,还是不要让他们看到为宜。免得他们去随意模仿而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