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蔬菜大棚春意浓
咸阳采用“政府田间工厂”新模式安置下岗工
(上接一版)因为经营风险很低,加上徐钢的现身说法,陕西第一毛纺厂工会主席李广通介绍说:“政府田间工厂”安置工人的方案出台后,毛纺厂下岗人员纷纷报名,现在还有50多名下岗工等着加入。
为解决农业经营资金不足和种植技术的问题,咸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为每个下岗工做担保获得银行小额贷款3500元,并邀请了陕西省设施农业专家讲授蔬菜种植理论知识,聘请了4名农业技术人员为下岗职工作技术指导;企业也没有因为职工自谋生计就不管了,而是更积极地发挥以前的组织功能,为从事农业的下岗工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服务。9月19日,工会就派了2位职工到西安参加为期2天的陕西省大棚蔬菜订货会,向与会的定购商推荐本厂职工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咸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曹兴魏给记者算了一笔帐,目前,咸阳市为下岗工人提供一个新就业岗位的平均费用为4000元,“政府田间工厂”租赁一个5年期的温室大棚要2.2万元,可安置2名下岗工,一名工人每年的安置费只需2200元,远低于平均安置费用,即使5年也只需1.1万元,虽高于平均安置费用,但是很多新就业岗位的寿命是到不了5年的,这样对政府财政来说还是一笔合算的帐。因此,这种安置模式还会在咸阳市继续推广。
采访结束,徐钢和妻子也就要结束一天的劳作了,他推出自行车笑着说,“我们也该下班了,明天8点钟准时上岗,过一段时间,等老人小孩安排好了,我们也和有些工友一样,把家搬到大棚,我现在有在大棚干到退休的想法……”说完,徐钢带着妻子离去。看着双双对对的下岗工在晚秋的斜阳里返城的身影,的确是一种风景!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