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只要把我当人看我就能把绳挣断
——访韩城桑树坪煤矿农民工杨黎明
“只要把我当人看,我就能把绳挣断。”这是记者采访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煤矿采煤五队农民轮换工杨黎明时他说的一句掏心窝的话。
杨黎明1997年高中毕业后来到桑树坪煤矿当了一名采煤工。开始那几年,矿上虽然对农民轮换工出台多种倾斜政策,但由于任务压力大,机械化程度低,干活时间长,报酬低,有时弄不好还要受班组长、队干部的训斥,辛苦一月的血汗钱常被三罚两扣,只剩下几百元,连养家糊口的钱都不够。几个同乡都回家了,总觉得比他人低一等,他也有过回家的想法。
1999年,矿上推行队务公开,杨黎明觉得自己活得像个煤矿工人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韩城矿务局已形成了局、矿、区(队)三级厂务公开体系。通过厂务公开,杨黎明说班组长、队干部的作风有了很大变化,民主意识增强了,以前那种“以罚代管、以罚代罚、以粗对粗”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他的收入在公开后增多了,主人翁的政治权利也受到尊重。
推行队务公开时,杨黎明所在队实行的是工资奖金分配表、奖罚票据、职工月出勤分、生产计划及任务完成情况“四公开、四上墙”的方式,大家的工资收入一目了然。但很少有人关心队上材料消耗等情况。至于罚款,大家一起均摊。今年,队务公开中,职工对此提出意见,矿上取消了均摊性罚款,把罚款由负相关责任的管理干部和人员分担。这样一来,杨黎明每月就可少出几百元的“罚款”。
今年以来,矿上将公开的内容延伸到班组核算、工资总额结算单等“十公开十上墙”,并结合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来深化公开工作,公开的形式从职工代表大会、公开栏拓展到班前会、班组长会;公开时间也由过去的月公开变成周、日公开。这样自己的眼界更宽了,对队上的事情知道得更多了,也知道得及时了。
杨黎明告诉记者,现在他不想回家了,通过矿务公开,提高了矿上的经济效益,他也得到了实惠,而且他再也感觉不到自己低人一等。他还说,他们队采煤一线基本由农民轮换工给承包了,大家的干劲也大,他们队连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去年还被评为局级“模范职工小家”。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