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来农高会上找机会
5日上午,第十一届农高会刚刚开幕,人流蜂涌而入,与匆忙的人们相比,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显得十分从容。他边看边问,问的不是高科技,也不是农业常识,他要干什么?上农高会的人无非有两类,一种人是学技术,一种人要淘金。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到底想得到那类信息?
趁着同在正大集团农牧企业中国区参观,记者和这位小伙子搭上了话。“我上农高会是来找机会的。”叫杜彬恒的大一男生说出了心里话。小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的一年级新生。按说,一年级正是刚入大学的新鲜期,没有心理压力,逛逛会,散散心很正常,小杜可不这么看,他是带着任务来的,任务是自己给自己定的,考察农业企业的生存状态,为就业打基础。“才上大一就找工作,岂不是太早?”面对记者的疑惑,小杜笑了。
小杜在会上对农业企业产生了兴趣,学翻译的他,总想着提前冲刺就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叫时刻把握机遇。在小杜看来,与其在大三大四没目标的乱撞一气,不如大一大二先定好就业方向,及时充电。他曾和尚未就业的学长们谈过就业问题,发现就业难一是社会的总岗位需求较少,二是有些毕业生自身素质较低,不适应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和企业的需求,缺乏实干精神,对困难认识不足。他说,好多同学是来会上看热闹,他是来先调查,再思考,后调整。农业企业这几年发展很快,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平时在学校,联系社会较少,借着农高会这个平台,和企业接上了头,了解企业才算开始。正大集团是小杜访问的第一站。详细询问了企业的发展势头和用人策略以后,小杜便问起招聘事宜,听说没有安排招聘,他有些失望。“我现在真正意识到了综合知识的重要性,我是学翻译的,医药、农业、翻译等常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相互贯通,不然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这次要是企业招人,我一定要试试。”
小杜是陕西人,对陕西人固有的恋家、不愿出远门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只要能发挥自己作用,能为社会带来价值的地方就该去。陕西人不喜变化,缺乏思考。一些陕西籍大学生沉溺于常规生活,对自己的未来如何规划心里无数。热衷于考这证书那证书,轻视锻炼实际能力,他要以自己的行动改变大学校园里的证书热。
临出高新技术馆,远远望去,小杜还在为实现他自己定的目标而努力,参会的大型农业企业,他一家一家的上前交谈、推荐自我,他的同学们,则茫无目标的跑来跑去,手里拿了一大堆无用资料,却个个喜笑颜开。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