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谁能被市场接受就用谁
陕高速人事制度改革尝甜头
田军,是省高速集团西汉高速公路第四项目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改制前,田军和其他具有相同专业技能的人一样,每天只能在收费亭里重复简单的动作;吕雪燕原是总部的一名普通员工,经过竞争走上了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的岗位,似田军和吕雪燕一样的人在高速集团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公司人事制度改革的受益者。在陕西高速集团,谁能被市场接受就用谁的用人方式,激活了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陕西高速集团在人事制度改革之初便确定了实行双向选择、全面竞争上岗的原则,三年来,有156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高级管理岗位,其中女性17人。人才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吕雪燕带领她的团队两年来创造产值1.3亿元,实现税前利润300多万元。现任西汉高速公路建设公司第五项目组副组长的刘小春,过去在宝鸡所养护段工作过八年,如今,他们项目组管理着18个标段101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无论是工程质量还是进度都受到公司的肯定。在经过内部人才竞聘后,高速集团又把目光转向外围,面向社会寻找“千里马”。按照事业发展的需要,每年下属单位都将所需岗位上报,经人事部门审核后,通过省一级报纸刊物和网络发布招聘信息。三年来,共面向社会招聘高级财贸管理人员46名、工程管理类人员93名、管理人员14名、其他类17名。面向社会广纳贤才,陕西高速集团得到了回报。以审计处为例,原高管局时期只有一人,审计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集团成立后,经过两次公开招聘,7名管理人员走上了审计岗位,三年来共审计项目19项,审计总金额11.8亿元,为集团增收节支1380多万元。陕西高速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改制前只有38名员工,至今已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8名员工,谁能被市场接受就用谁激发了大家持久创新、创业的原动力,企业生产任务连年超额完成。
在西汉高速公路建设公司,刚提到对招聘人员的看法,董事长赵久柄不禁翘起大拇指说,集团公司招聘到西汉公司的23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个个都是“顶呱呱”。西汉高速公路今年建设任务这么重,我们为什么会有信心提前完成呢?关键是招聘人员及时补岗,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截至9月底,西汉高速公路就已完成全年任务的75.1%,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53.53亿元,取得这样的成绩与集团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密不可分。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