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孙振华的影像人生
1岁半时就患上小儿麻痹落下终身残疾的孙振华,这么多年怎样走过一条不平坦的路途?在记者的再三启发下,他讲述了自己37年的人生历程。
1987年,孙振华被安排在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下属的福利公司工作,不久即被派往西藏拉萨的经销部上班。在雪域高原,他一呆就是整整八年。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仍抽空摆弄自己的一台海鸥照相机,工作比较枯燥,但奇异的高原风光却深深吸引着孙振华的目光,让他流连忘返。摄影成了他生活工作之余莫大的享受。八年后,他从拉萨回到西安,便辞掉了工作,成了一个完全自由的人。他和朋友一块学着做生意,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这时,他忽而想到了自己喜爱的摄影,何不开家照相馆?
1998年2月,孙振华用仅有的8000元钱,开了一家规模很小设备简陋的照相馆。由于经营场地太小,他就把暗房放在家里卫生间内,白天照相,晚上一个人窝在狭小的卫生间洗印,加上腿脚不灵便,常累得满身大汗,有时忙不过来,就叫朋友来帮忙。辛勤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周围人慢慢知道了他的照相馆,顾客渐渐多起来。经营3年后,孙振华租下了更大的一间房,并添置了一些设备,条件好多了。
他的照相馆主要服务对象是小孩和老人。一次,信号厂一位老师傅带孩子来照相,看着孙振华拖着残疾的腿忙前忙后,累得满身冒汗时,老师傅感动地说:“今后我家照片都来你这儿拍。”微波厂一女工带女儿常来照相,后来她女儿结婚生了小孩,女儿又带小孩来这里拍照,几代人都看准了自己的照相馆,这让孙振华格外感动。他说,越是这样,他越是要搞好优质服务,不敢有丝毫马虎,更不能胡来。照相馆附近有家聋哑学校,全校教职工都认识了孙振华,聋哑学生来这里拍照一律享受半价优惠。2000年,孙振华的照相馆被社区评为顾客满意店。
孙振华说,自己开店3年,从未享受过政策方面的任何优惠,也没有少交过一分钱的税。回首走过的路,他承认自己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特别是在摄影水平方面颇有收获。今年,他还打算上数码相机,再将店面装修一下。记者祝他一路走好。
本报记者 朱碧波
孙振华在为小顾客拍照 郭玉军 摄